今年雖是中文大學五十周年,但周保松教授卻要從新亞書院談起。新亞書院創於1949年,我們站在其地標之一的圓形廣場,右方是宿舍、餐廳,左方是錢穆圖書館以及教學樓人文館。「你看到新亞書院建築群的完整性嗎?錢穆先生創立新亞書院,書院制度乃指宋明理學的書院制,由一位老師廣招學生,一起生活、一起上學。」周教授說:「從錢穆先生替新亞書院建築命名亦可知其教育思想。誠明樓、知行樓、志文樓、學思樓,完全導出錢穆先生對於大學教育重人文的思想觀念。相比現在以人物名字為名的大樓,今非昔比。」
「大學教育就是以人為本,發展人最重要的本性。我尤其欣賞新亞書院校規,跟現在大學教育文化大相徑庭。校規第一條,『貴能齊頭並進,更貴能融通合一』,第二條『做人的最崇高基礎在求學,求學之最高旨趣在做人』。」可惜,1976年大學改制,校方將權力收歸中央,唐君毅等九位校董集體辭職,宣稱無法實現教育理想。「大學應培訓人才領導社會,而現在大學是迎合社會培訓人才,講求市場價值,完全發揮不了教育最基本的觀念。」
中大時代意義
「當年錢穆為中文大學起名,意謂一間傳揚中國人文精神的大學。今天新亞書院圓形廣場上所有畢業生的名牌,見證香港過去六十年的新亞教育與香港社會的關係。」周教授認為中文大學有兩大獨有特色,一是對社會的關懷。「參與社會運動的大學生,有指七成都是來自中大。早在1966年崇基學生會發表聲明反對加價;70年三書院學生會極力爭取中文成為法定語言;抗議高錕校長出任港事顧問;學生護送民主女神像等事件,都是中文大學由古至今的優良文化。」二是中文大學自由的校風。「還記得高錕校長在三十周年校慶典禮上發表講話,有一群學生搶去校長的咪,把吹脹的避孕套塞進他手裏。當時不少人提出懲治學生,卻遭校長反對。」
新建築亂建
周教授一直關注大學發展。「不但吐露港填海影響中大環境。大學建築亦缺乏當年書院制的特色。現時新建樓宇隨處起,欠缺書院的完整性。然後新亞正商議在水塔前方建宿舍,破壞了司徒惠君子塔與聯合書院的淑女塔遙遙對望的設計。當年遠遠已看見的水塔地標將不復見。」他總結:「五十周年,應反思,而不止談成就。」
相戀54年!倪匡向全世界說:「到現在這麼多年,還是這麼深愛太太!」
你都想分享一點甜蜜?立即重溫今周《亂噏24》!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