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激戰》張家輝血濺獸籠!

蘋影話:《激戰》
張家輝血濺獸籠!

我轉死性了!由拳王阿里到泰臣,我都是西洋拳迷,當然更加喜歡看泰拳。突然有一天我醒過來,打開電視看到所謂MMA的比賽,在一個被鎖上的鐵籠內,兩個肌肉人拚命要置對方於死地,打法是除了最基本的人道意識如插眼、打下陰,此外你用任何打、踢、扭等方式打倒對方。我忽然覺得人已經徹底發癲了,那個被鎖的鐵籠雖然實際上沒有殺傷力,但其背後的象徵是: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困獸鬥」,旁邊的觀眾每一個人都像嗑了藥,興奮得手舞足蹈,眼睛瘋狂得血紅,自此我看到這些節目便立即轉台。但社會的進步真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類節目越來越多,好像每一個台都在播這類節目……

《激戰》將人性以極自然和簡約的方法,注入獸性的運動項目。

溫情感人的悲喜劇

我喜歡看極血腥的電影,對這類真正亡命的實戰,卻實在很難忍受。我是個懦夫嗎?是個假道德的人嗎?林超賢的《激戰》拍的幾場比賽算是斯文,真實作戰更殘酷得多,而電影令人震驚的地方,是這類絕對血腥的打鬥題材,拍出來的竟是充滿了溫情感人的悲喜劇。將人性以極自然和簡約的方法注入獸性的運動項目。激烈、激情、激動。
看到電影中很有港產功夫片土法練武的方式,立即感到張家輝練就現在這一身肌肉,如果不是靠電腦特技修改過的話,簡直是一項艱苦的訓練,比為了變肥佬增重五十磅,或者要練就六塊腹肌狂操的羅拔迪尼路更令我佩服,畢竟張家輝是我們自己人。只是為了去看他的這番成就,便要購票入場。

電影中很有港產功夫片土法練武的方式。

橋段雖舊人物創新

雖然這種MMA比賽是這幾年才流行,《激戰》卻像是部懷舊電影,張家輝這個過氣並坐過牢的拳王,電影內的一切有關於他的情節,好像是康德說的「先驗綜合判斷」,自然而沒有講甚麼大道理便教彭于晏成為一個英勇的拳手;自然而甚至連愛這個字都沒說過便對失去兒子、只餘一個活潑女兒而精神有問題的女人伸出照顧之手。一切像發自人性本來便存在的善心,對比一切像發自獸性的拳賽,正、反加起來竟然是全新生命的整合。這種粵語長片式的人文主義情懷,而又沒有填鴨式地抓開你的腦袋,不斷塞進情呀愛呀人性呀之類的東西,由觀眾自己去感受。
要說這部電影有多創新肯定是騙你的,橋段非常舊,人物是最重要的新意,雖然每一個角色仍然是一個誇張的模型,倒硬是覺得這些都是人性。這便是編導高明之處,不必說甚麼太多的對白,改以細膩的影像細節,令這些人物全部早已在香港回歸祖國後消失了的古老人情味,再活潑潑地在銀幕再現。

拳王張家輝無私地對精神有問題的國內女士與女兒,獻上一切的愛心。

生命到底為甚麼?

《激戰》由人到中年的張家輝作為主角,是對這些受了幾十年壓力的族群演出的童話故事,是我們這些生存了幾乎半個世紀(我早過了!),到頭來一無所有,生命到底為甚麼?人生到底是怎麼樣?林超賢對這群所謂嬰兒潮世代的人到中年心態非常了解,知道怎麼令他們在無聊和有點悲哀的人生中,得到充滿愛的意義。
當然,本片對香港人真是太好了,由我們這些過去的拳王教導國內的年輕人怎樣成材,更加完全無私地對精神有問題的國內女士照顧周到,獻上一切的愛心。令到我們這群近年由自大變得自卑的香港人,像是看了一次精神病醫生後,獲得即使只是幻想的解放心情。
「我不會返香港的了!」若果現實上有張家輝所處的童話地方,我也不會回香港這個令人討厭的地方。可惜,這一切都只是一部今年最好看的電影。
鐵籠內流的血,竟然是熱血!
撰文:仰止

逢周五隨《蘋果日報》附送嘅時尚美容雜誌《add》雖然早已派完;
拎唔到書嘅朋友,可以上番《add》嘅官網 http://add.appledaily.com 睇番足本網上版,除咗有專訪外,仲有好多時裝靚嘢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