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梁振英再一次成功撕裂香港,一場落區「爛騷」演變成金毛大戰社民連,更「捧紅」了一名接受傳媒訪問,聲稱因高叫「支持梁振英」而被打的小朋友。這名在網絡上被冠「打人肥仔」之名的小朋友,被瞬即起底,大量講粗口和擲水樽的片段被上載,評論更是蓋天覆地。據報肥仔只得十二歲,就要承受這些壓力,實在情何以堪。倒是林慧思老師以人為本,呼籲大家手下留情,證明林老師愛惜學生,言行一致。
身為家長,看到小朋友跋扈驃悍的舉止,難免感到揪心;特別是孩子受到身邊大人的影響,在連環爆粗後不但不加以斥責,反而大讚叻仔,使人更加心寒。近年香港社會泛政治化,無論家庭團聚或是朋友飯局,席間總有成年人高談闊論,而且敵我分明,大有維園化之虞。不想孩子淪為政治盲動份子,又不希望像王菀之那樣因一句不喜歡政治,就被圍攻多日,應盡早打好預防針,做好小朋友的政治教育,提高他們對劣質政治的免疫能力。
開宗明義,小朋友的政治教育中最重要的部份,就是要教曉孩子,政治只不過是解決問題和衝突的手段和過程,政治不一定是長毛叔叔在立法會大廳與大聲嬸嬸鬧到青筋暴現,也不一定是戰火連天。政治的確是生活的一部份,班裏要選班長,就會涉及民主、選舉、游說和投票等政治問題,不用大驚小怪,也不必煞有介事,讓政治以正面的姿態,走入孩子的生活裏。
政治的分野很多,但最重要是分開優質和劣質,文明和落後,讓孩子有優質政治的品味,至關重要。原始部落的領袖,講求的是身上的珠寶和捕獲的野獸數目。文明的政治過程,基本上是說服和被說服的過程,掟蕉可以吸引社會注意,但要說服別人,還是要靠說服能力,一場優質的政治辯論,是不會以掟蕉的數量和準繩度來決定。請用文明說服我,這應該是孩子政治教育的第一課。
當基礎打好後,可以與孩子討論一下時事,然後帶出寬容、公義等的概念。最重要的,是讓孩子保持對追尋理想的熱情,香港已經有太多政治老油條,你不會想自己的兒女加入這隊政治古惑仔的大軍。當然,在孩子心目中,他們會不停追問「梁振英是否壞人?」這一類的問題,即使你對梁振英有多不滿,也要保持孩子對優質政治的追求,然後向他們解釋,歷史上的政治人物,只有少數是大壞蛋,例如希特拉和毛澤東之類,其餘多數是蠢人和品行不好的人,好像梁振英這一類(他心腸極壞,但「幸好」能力不足)。
我們的上一代,不少人對文革、三反五反等猶有餘悸,大都說政治是污穢等,對政治教育敬而遠之,但與其他生命教育等一樣,孩子在成長的歷程中,難免碰到政治問題,甚至政治問題找上門,及早讓孩子有基本的政治觀念,免得他們變成政治盲動分子,為社會減少兩個擲水樽男,已經功德無量。
講電影變講國情,阿澤彭導最後一星期做嘉賓,
未睇?即上《亂噏24》重溫!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