関谷祥嗣身子筆直的站在几前,兩手貼着大腿,低頭不語,一刻間如進入無人境界,見他悉心地將玉露茶葉加入茶壺內,注入沸水,用手掌完全地擁抱着茶壺,感受每一分溫熱,然後有節奏地搖晃,要茶壺內每片茶葉都徹底地敞開心扉,恣意綻放茶香。
日本人的「煎茶道」不像「抹茶道」那麼繁複華美,這兩三分鐘的過程由獲得全國茶審技術最高十段的関谷祥嗣演繹,一甌,一盞,一壺,一匙,之間展現出韻味深遠的簡潔美。
至於那杯從4,000噸的茶葉中篩選出最優質的500千克,喚作「十段乃茶」所泡的茶嘛,一刻甘、一刻甜,既是茶又像湯,要把腦袋的塵垢掃走,味蕾的紛擾搞清,把心都掏空才能抓住分秒變幻的茶香,我想這就是以茶入禪、禪茶一味吧。
記者:顏美鳳
攝影:黃偉傑
関谷祥嗣對茶有種天賦的觸覺。看他將湯色碧綠的茶從壺中倒入茶杯,都是一種享受,他把茶視作甘露,就像舞蹈一樣有自己的韻律,要把茶壺內最後一點茶都要滴盡,茶交到我手裏已經是最合適飲用的溫度。
関谷祥嗣是評茶師,茶葉一拿到手裏,他就可以從顏色、重量、質感、氣味去斷定茶葉的質素,他最理解甚麼溫度的水、怎樣的沖泡方法,可以讓茶葉發揮得最好。
去年在日本全國茶審查技術競技大會,取得最高十段的資格,京都茶葉老店三星園的第16代傳人都只是六段鑑定士,全國能獲十段殊榮的只有9人,今年40歲的他又是當中年紀最小的。
日本的茶道都是由中國傳入,関谷祥嗣用的「煎茶道」是江戶初期,由福建出身的隱元禪師(1592至1673年)從中國帶回日本。不像鎌倉時代,武士必備的教養課目「抹茶道」般繁複華美,煎茶道以簡潔為美,從抹茶道的形式論理中擷取精髓,形成茶禮茶法,也和抹茶道一樣,有師承制度,也有幾十個不同的流派。
嗅一嗅知茶優劣
関谷祥嗣有種天賦的觸覺。雖生於出產優質茶葉的宮崎縣,但既不是來自茶藝世家,本來對茶也無甚興趣,廿年前加入製茶公司,因為需要一份工,考試也純粹因為需要一個資格;當上茶葉的品質鑑定員後,發現自己的感官對茶特別靈敏,只需摸一摸、嗅一嗅,就知道茶優劣,再去鑽研怎樣的茶種,用哪種栽種方法、烘培技巧,會得出最好的效果,越加鑽研就對這門深奧的學問越感興趣。
廿年的審茶生涯,他喝過無數的好茶,最好喝至今仍然難忘的味道,是五年前在宮崎縣北部的都城喝到的,所以去年獲得十段的資格,可以用「十段乃茶」的稱號,推出由自己一手篩選、監製的茶葉;走遍宮崎縣後還是回到都城的茶園,因為那裏晝夜的氣溫差別大,群山包圍的盆地裏,茶樹朝迎晨霧,晚沐露霖,新芽時期,當地茶農們以覆竹簾避免陽光直射、於陰暗處培育而成的茶葉,葉片柔嫩、水份豐富、茶香雍容而細膩。4月末採頭茶的季節,用人手採收,從蒸菁、揉捻、低溫烘焙,每一步驟都依循幾百年來的古法與經驗,就成了煎茶裏面最名貴的玉露品種。
冰茶玉露趕紛繁
茶葉如此平凡的東西,人人會沖、人人會喝,匆匆一飲是茶,細意品嚐才是道。煎茶道貴在儉樸,沒有任何繁文褥節,只賞茶色、品茶香。看着玉露茶葉一遇上水份就回復茶田裏的嬌嫩,用高溫的水縮短沖泡時間,就可喝到濃郁甘醇的個性。
日本人夏天的時候愛喝冰茶,関谷祥嗣用礦泉水開泡同一款玉露,將冰粒加入茶壺內,有節奏地搖晃,製造出如音樂的妙韻,蓋過心中的紛繁嘈雜,喝一口沖好的冰玉露,茶裏的甘澀蕩滌一空,只留清甜,上乘的茶葉就是如此濃淡皆宜。
関谷祥嗣說煎茶道注重的不是形式,而是飲茶心境。怪不得我總是偏愛熱的玉露,聞的清幽入口淡雅,微微滲出甘澀,又帶點清冽的香甜,小小一杯帶來深邃的茶韻。莫辜負一杯好茶,我老是要搞清,究竟香、甜、甘、澀,哪一種比較濃重?答案其實那是百味紛陳。
関谷祥嗣示範煎茶道
関谷祥嗣從宮崎縣帶來了最優質的煎茶,包括香港亦未有地方出售、由他監製的「十段乃茶」,於下星期日及一晚上,於田舍家為客人免費示範「煎茶道」。
田舍家
日期:8月18日及8月19日
時間:6:30pm至9:30pm
電話:2972 2666
地址:尖沙嘴柯士甸道西1號環球貿易廣場101樓A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