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不是善意是膠味(記者 陳沛敏) - 陳沛敏

慎防不是善意是膠味
(記者 陳沛敏) - 陳沛敏

梁振英繼續大玩撕裂香港的把戲。最新消息,是由警方重案組調查林慧思粗口事件。
明知爭議已激起對立,梁振英及建制派仍緊咬不放,動機明顯。前者等候曾希望事件告一段落的吳克儉交報告,《文匯報》則在社論要求警方依法處理林慧思阻差辦公、行為不檢。
梁振英政府走火入魔,市民又驚又怒。對近日多名泛民代表人物的政改言論,一般公眾反沒留意。
首先是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和前主席何俊仁先後表示,公民提名非普選目標;何俊仁更表明,若泛民能入閘,可接受沒有公民提名並以「間接提名」取代的底線,隨即引來學民思潮等批評。
然後是公民黨余若薇,她日前接受傳媒專訪時表示,公民提名並非政改方案的底線,但昨日她又在其專欄澄清,堅持捍衛公民提名權。同黨的湯家驊則向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饒戈平建議,2017年特首普選採用「排序複選制」。
坦白說,對於這些泛民領袖的意見,一般公眾看得眼花撩亂,奇怪真普選聯盟早前不是提出包含「公民提名」的政改方案嗎?現在政府仍未展開政改諮詢,為何泛民已就公民提名放出讓步的口風?泛民未談判已談底線,究竟想怎樣?
《經濟日報》昨日的報道可能提供了一些線索。該報指,泛民收到消息,北京十月會就香港政改問題有傾向,泛民希望釋出善意。既然京官和建制派曾指公民提名違反《基本法》,為打開溝通之門,他們願意表現鬆動,以免一拍兩散,政改原地踏步。
上次政改談判,民主黨已上了一課。沒錯,政治有時需要妥協,但原則不能混淆,普選講的是普及平等的制度,不是以泛民能否入閘作為標準,這一點不能讓公眾有所「誤會」。
時局紛亂,這個時候,謹向泛民送上志雲大師的金句:不要驚,不要亂。切勿錯把真心膠,當成釋出善意。

陳沛敏
記者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