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本來打算承接上兩期分析國際會計師組織板塊移動和國際會計準則的編制及組織之後,要分析國際審計準則及會計專業操守準則,但這兩課題比較技術化及沉悶,而這星期是小弟牛一,所以容許我以較輕鬆的心情來下筆。
教師一句"What the F"弄得滿城風雨,手指及箭頭從各方發射,使我這隻61歲剛退休的海歸感到啼笑皆非,回想到40年前在英國大學上管理會計(Management Accounting)課時那位來自美國的交換講師,講到歷史財務數據(historical financial figures)如不加深入分析對管理層是沒有用的時候,加了一句"What the F for",當時全班同學目瞪口呆,因為英國老師說話畢竟比較含蓄。
我們自認有文化、有教育,其實脫光衣服只是野獸一隻,比很多野獸還要醜,自稱有文化的一族24小時帶着面具「做人」。本人自認有專業,奉行忠孝仁義,但沒有文化,作為羅兵咸的舊生會成員,我敢說從爛口角度有我認第二,只有兩三個人敢認第一,從會計師公會前會長一族來說,有我認第二可能沒有人敢認第一了。
要學就學皇室英語
所以在我牛一這一周,我願望一眾老師、教官、家長及批評者不如花點時間檢討一下我們香港老中青幼四代就英文作為第二及國際語言的靈光性。而我這隻帶了有色眼鏡的留英海歸就認為,要學英文就應用皇室、牛津或英國電子傳媒發音的英文及用詞,可是在香港我每天聽到的都是不倫不類、辭不達意、文法不通的雜種英文,或是從國際學校出來的富二代、富三代一族所發的懶洋洋變種北美口音。優良的傳統英語就這樣慢慢地,慢性地被謀殺,莎士比亞在上面肯定也文縐縐的在說"What the …………"。
回想到我們一眾退休高官當中,英文水準極高的有楊鐵樑大法官、陳祖澤、陳方安生及藍鴻震,楊官每星期在電台教英文時,我都細心聆聽,現任首席大法官馬道立的發音更是"Music to my ears",希望退休高官及英文發音好的人士多當義工,救救我們的第二語文能力啊!
Have a wonderful weekend!
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