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養B使鬼400萬 - 丘亦生

金融雲端:
養B使鬼400萬 - 丘亦生

「風之后」李麗珊曾在廣告中說︰「養大一個BB要成400萬。」雖然無人知條數點計,但儼然成為了人人琅琅上口的benchmark。
原來美國農業部年年都公佈有關估算,最新的估計,是一個當地中產家庭以去年的物價計,平均僅需要花費24萬美元(約186萬港元)來養大一個兒女(至18歲)。似乎,在美國養小孩比香港平得多。24萬美元的開支,已比2011年貴2.6%,也跑贏通脹。當然,育兒是豐儉由人的一件事,但即使年薪逾10萬美元的美國家庭,養育一個小朋友的成本,也不足40萬美元,依然「比」香港便宜。

住屋佔三成  教育食物其次

這筆使費之中,最「重皮」是住屋,佔去三成,而且頗受樓價升跌影響,樓價高租金貴,主導了活兒的負擔。第二高的開支,則視家境而異。好家境的子女,使費主要花在幼兒護理及教育,低收入家庭則主要花在食物。例如小康之家,在子女娛樂及閱讀材料的花費,便較低收入家庭高兩倍。
農業部進行統計時,是基於七種開支來做估計,還做了一個網上計算機供人DIY。當然,總有經濟學家會認為,以上估計未足以反映真實成本,一來沒有考慮子女滿18歲後,家長仍要供書教學,責任未除;二來要考慮家長的時間成本,因為照顧子女犧牲的工作時間及收入,隨時比直接花在子女身上更多,故此數字仍然低估。
即使以美國的標準來看,養兒育女都是「球球聲」的昂貴決定,難怪統計署最新公佈年中的香港人口數字,與去年中相比僅增長0.4%,大幅低於官方的估算;連內地政府也在積極考慮放寬一孩政策,鼓勵生育。
在英國,對生育「就住就住」的新一代夫婦,往往被稱為「斷氣一族 (Generation Xhausted)」,原因是他們已經遲婚,而生孩子的時間,又與他們的事業搏殺期重叠,結果是事業家庭均要傾注心力,令初為人父母的疲於奔命。還是三字頭的雅虎行政總裁Marissa Mayer正是人辦,她去年底生了小朋友後,幾乎連產假也沒有放,便在家處理公務。

專家教路 栽培重量不重質

單單看成本,感覺難免太灰,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Bryan Caplan便曾著書立說勸勉,正考慮生育的父母,要看長遠一點,想想老來寂寞時,有子女陪伴的窩心。他建議,為了確保老來至少有一名兒女相伴,生三個最穩陣。
他又認為,栽培孩子應重量不重質,因為從雙生子的研究發現,後天栽培的作用其實不大。
這盤兒女賬,心血花盡,笑中有淚,就是從來都無法算得清。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