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生死30分鐘 保持通話

專題:生死30分鐘 保持通話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去年共接獲17,737個電話,當中真正需要求助的個案共12,001個。
一通電話的背後,牽涉到城市中某個人的灰暗一生,防止自殺會義工不單要聆聽來電者的痛哭、呻吟和人生各種打擊,往往在這電話的瞬間,更是來電者決定生死的一刻,義工必須保持通話,在懸崖邊把尋死的人拉回來。
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班義工所造的佛塔,恐怕已是幾幢國際金融中心(ifc)的高度。但義工們卻說,救人自救,自己在拯救其他人的同時,其實也在拯救自己,因為他們當中不少也曾是斷腸人。 記者:謝志輝 攝影:鄧振權

少芳是一個師奶,已加入撒會17年,她說自己的經歷比粵語長片劇情更慘情,由感情創傷到疾病折磨,悲慘事像海浪一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若不是做義工在電話中救人,學懂各種疏導情緒的方法,自己早已倒了下去。
少芳多年前經歷一段感情重傷,情緒低落並患上憂鬱症,其間見過心理醫生,但她拒絕用藥物治療,希望用意志幫自己走出幽谷,「去旅行囉,同朋友傾偈同埋做運動,一個月之內瘦咗20磅,過程好辛苦又好唔開心,食唔到嘢又經常喊,但經歷過之後,反而覺得人要靠自己嘅能量先可以企起身」。少芳這段自我康復的經歷,原來正是撒會輔導技巧的重點,幫助受困者自己站起來。

輔導員最重要的是聆聽,助人釋懷。

需要幫忙時,輔導員會把字條放在窗口通知其他人協助。

輔導員在接聽室拯救生命,支援這個城市的絕望人。

癌症情傷夾擊 找朋友支援

之後她閱報紙得知道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招募義工,覺得自己對接聽熱線有興趣,又希望將自己跨過困難的經歷跟別人分享,於是報了名。加入義工隊後,卻又發覺實際做法跟想像是兩回事,「其實電話輔導時,我哋係比較少分享自己嘅事,反而需要去聆聽求助者嘅經歷,再帶領求助者去睇自己經歷,分析自己問題,我哋只係從旁支持同讚賞對方」。
雖然助人為樂,但少芳的苦難仍然來襲。六年前她發現患上淋巴癌,但這次她不再憂鬱,反而冷靜作好準備,甚至帶領全家人去面對病痛,「我都好驚訝自己咁冷靜,先安排妹妹到屋企幫手做家務,再開始化療,整個過程都好從容面對」。她也問過自己為何跟以前不同,卒之明白是在撒會的多年經驗令她大開眼界,教懂她理性處理問題,助人原來也在自助。後來病情好轉,到現時都幸未復發。
以為雨過天晴,怎知人生第三波苦難再度襲來,她的第二段感情再遇波折,傷得比以前更重。事發後,她的自我警報鐘聲響起,並開展了自我拯救程序。「感情受創,一個人會好唔開心,唔想理其他人。但我為自己成立咗一個支援小組,成員係兩個義工同事同埋一個社工朋友,同佢哋傾訴,畀朋友知道自己有事發生,借朋友屋企療傷半日,要識得抒發,更加要識得搵身邊朋友支援!」撒會的拯救技巧再次幫了她,人除了自救外,立即找尋身邊朋友支援是第二鐵律。

師奶仔少芳想起救人個案,也不禁感觸落淚。

早在七十年代,輔導員要逼在一起,在嘈雜環境中透過電話救人。

八十年代的撒會已經漸見規模,但仍要兩個人共用一張辦公桌。

求助個案多涉錢 感情問題

少芳說,輔導中最重要就是使情緒疏導,聆聽較給意見更重要。「我哋係唔會畀意見事主,亦唔係幫事主解決問題,而係引導佢自己去解決問題,招募義工係會留意應徵人嘅主觀性,主觀性不能太強」。若輔導者不把主觀放下,則很難進入求助者的內心感同身受,意見太多者甚至不適合當義工,「有人知道已經係一種釋放」。
目前每星期平均都有一宗高危自殺個案,每日也會至少有一單中危自殺個案,「其中一個case,電話中知道佢唔開心仲飲咗酒,再傾落去先知,原來佢已經坐喺簷篷外面,我惟有話好大風呀,聽唔清楚你講乜嘢呀,可唔可以搵個冇咁大風嘅位再傾呀?」求助者果真離開了簷篷,最後還跟她定立不自殺協議,直至求助者有朋友到訪,她才放心掛線。
除了自殺衝動外,義工們最擔心的是有人做出危害第三方的舉動,一旦懷疑來電者已經放火、開煤氣,或在神志模糊之下做出其他傷害自己和其他人行為,便要馬上交給警方處理。「有時遇到自己解決唔到嘅問題,我哋亦有支援組,我哋會將問題傳紙仔交畀資深輔導員,支援組會喺房外商討對策,然後再傳紙仔入房」。輔導電話每次平均聊30分鐘,義工每日平均輔導數名來電者,大部份個案都涉及錢和感情問題。

接聽室內擺放了各類型參考書協助輔導員。

輔導員參與救人前,要接受培訓。

只說姓氏 忌與求助者建感情

輔導工作還有最重要一點,就是千萬不能和來電者建立私人感情。「我哋向來唔主張義工一直跟進同一個案件,因為唔想同任何單一個案建立感情,原因係我哋係不定時返工,唔想來電者太依賴某個人。而且接聽來電都係同一個模式,所有義工都係好關心佢哋,每次輔導完成,我哋只提供姓氏」。
每次完成個案之後,義工也會與其他同事分享,從而知道事件有否影響自己情緒,「有時聽完電話都覺得好心痛,自己都試過呆坐十分鐘,一直感覺無奈。所以好需要同其他人分享個案,我哋內部支援網亦好強,每個小組組長都會留意隊員情緒」,正如武俠小說中那樣,幫人啜了毒,自己也要排毒。

你想爆?幫你爆!
熱線電話:2990 7225
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131 4511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