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麻麻小格子 滲港人畢生血汗 鏡頭下的末日豪庭

密密麻麻小格子 滲港人畢生血汗 
鏡頭下的末日豪庭

【本報訊】黃子華棟篤笑《洗燥》有這麼一段笑話:美國有個地產商,建造了一座名為末日豪庭的地下樓盤,讓居民可以度過世界末日。樓盤名為「末日豪庭」,入住條件之一是:「你能唔能夠長期喺好小嘅空間裏面,同陌生人長期相處?」笑話其實就是影射香港近年落成的天價私人屋苑。攝影師Joey Kwok借用了「末日豪庭」這黑色幽默,發表了一系列香港房屋攝影作品。
記者:蔡元貴

鏡頭下的高廈,幾乎都是密不透風的都市人造大屏風;無數密密麻麻的小格子,是無數香港人付出一生血汗才掙回來的蝸居。
德國攝影師Michael Wolf早前也發表過類似的作品,獲得英國《每日郵報》轉載,還冠以「你能相信這些真的是住宅嗎?」的標題。

網友為石屎森林欷歔

Joey自2009年起展開他的「末日豪庭」之旅,由私人舊樓、公共屋邨到私人屋苑都有紀錄。他說,屏風型的大廈早在數十年前已出現,例如沙田的瀝源邨、鰂魚涌的海景樓及福昌樓,可以在最短時間、最小空間裏滿足最多人的住屋需要。但新一代的屏風越起越誇張,以東涌的映灣園為例,九幢高樓一字排開構成巨型屏風。
在低矮唐樓與舊式工廈為主的土瓜灣區,自從啟德機場搬遷後,樓宇高度限制隨航道轉變而放寬,超級屏風樓應運而生。近年落成的翔龍灣與傲雲峰,就被揶揄為土瓜灣區的兩大「神主牌」,破壞了該區的視野與空氣流通。
Joey說,他起初以水平角度攝影香港高廈,純粹出於視覺效果,沒有太多批判。後來作品發表以後,很多網友的留言都是對石屎森林的欷歔,甚麼地產霸權、蟻民蝸居,於是他才把作品冠以「末日豪庭」主題。
家住太古城的他慨嘆,數十年前建成的私人屋苑如太古城、美孚新邨,也不會起得像屏風,而且屋苑的平台花園都設計得很親民開放,任由公眾出入享用。
但現在的私樓,即使地契說明要開放公共空間,發展商也會設計管理得如私人重地,不歡迎公眾使用。地產霸權,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拉越遠。

【六十年代】
牛池灣彩虹邨(1963年入伙)是香港最早興建的公共屋邨之一,憑其獨特設計曾榮獲建築獎項。

【八十年代】
九龍灣麗晶花園(1985年入伙)是香港規模最大的居屋屋苑之一。

【千禧年代】
土瓜灣傲雲峰(2004年入伙)為近年落成的超級屏風樓,被揶揄為土瓜灣區的兩大「神主牌」之一。

講電影變講國情,阿澤彭導最後一星期做嘉賓,
未睇?即上《亂噏24》重溫!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