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鍾情的眼緣

一見鍾情的眼緣

「以我能力,買不了多少件瓷器,」Noel:「要買乾隆玩過的瓷器,過皇帝癮是不可能了,只能在我能力範圍裏挑選最好的。」他首隻收藏品「道光粉彩黃地開光三羊啟泰 內清花」,幾年前以數十萬購入,以價錢計,比蘇富比其他珍品只是小巫見大巫,但於他而言,它的製作方法、釉彩運用、燒製技術、年代特色及一眼看中一見鍾情的那份眼緣,才是最珍貴的。
說回《瓷魂》,他這樣說:「我對這部紀錄片只得一個要求,拍得太深奧,怕牛頭角順嫂看不懂,拍得太淺易,又會被行家柴台,如何平衡,就是我的要求。」他就着我這順嫂的思路,簡單介紹了上下釉彩的分別、欣賞一隻瓷碗的方法,可惜我只聽到一頭煙。Noel笑說:「古董必須看得多摸得多,親手感受那質感、厚薄與顏色,才能累積經驗,那不是看書就學得懂的。若兩句就教得懂,那就肯定是騙你的。」牛頭角順嫂聽甚麼才懂?大抵是聽故事吧,做記者出身的人,都愛聽人講故事,可幸拍攝《瓷魂》時,他遇到許多感動的人和事,「我遇到的人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都不是用錢就可以找到的。」在景德鎮,他遇到龔師傅,師傅仍沿用柴火,以個人經驗控制窰爐火候;在澳門,他遇到潘伯伯,潘伯伯是個普通藍領,住唐樓,為人極執着,為證明澳門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經商港,竟花廿年時間朝朝晚晚在海邊及工地,撿拾散落各處的瓷碎片。Noel:「我到過潘伯伯家,一屋都是破瓷片,天台上還有許多在晾曬着,都是在水底撿起來的。撿到澳門博物館都找他幫忙做展覽,館長很尊敬他,有他在,我不用預約就直接找到館長做訪問。」那份風雨不改的儍勁,比Noel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好導演、好的工作人員也應記一功,拍攝期間連日大雨,終於等到可以開爐的晴天,導演跟Noel等全體拍攝人員,都幫忙搬運噸重的木柴,確保爐火廿四小時燒不停。
「二百萬丟了就丟了,今日得到國際認同,大家拍手掌,當然好,這些都是錢買不到的。」得獎沒獎金的嗎?「對不起,是沒有獎金的。我去拉斯維加斯參加頒獎禮時,身邊的都是CNBC、CNN、BBC,大機構有資源有人才,都得不到這個獎,單是這樣已經值回票價啦。難聽點,到我老了,臨死前回望,都可講句:『我總算幹過些甚麼,不枉了!』那二百萬那麼擺着,還不只是二百萬!」他幻想,也許他拍了《瓷魂》,做過這麼的一點事,就會啟發到一些人,撒下一顆種子,牽動到將來更美好的人和事。

何謂靚陶瓷?

我們在Noel朋友阿瑩的古董店「Ying's Gallery」做訪問,Noel略略介紹了幾件珍品,並解釋何謂上乘瓷器──
1.
買瓷器一定要挑完美無瑕的,崩補裂爛只會讓它變成庶民貨色。

2.
摸下去質地要夠平均,幾百年前人手製作出那麼平均的質感,屬高技術,但別多摸,因摸得多會脫色。

3.
顏色美否靠主觀經驗,多看就會知道甚麼叫顏色豐潤,甚麼叫色澤均勻。

清朝「八仙瓷盤」,圖案是八仙法器,價值100萬。

清光緒年間「蝴蝶盤子」,光緒年間皇朝衰落,連帶陶瓷的手工也下降了,可看出歷史盛衰的更迭。

《瓷魂》奪獎一覽

1. 「2013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紀錄片類別世界銀牌獎;

2. 「2013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公共關係類別優異獎;

3. 「美國The Accolade Awards 2013」最佳紀錄短片獎;

4. 「美國The Accolade Awards 2013」最佳導演獎;

5. 「美國The Accolade Awards 2013」資料搜集優異獎

導演麥啟聰拍過不少紀錄片,是另一位全情投入的儍佬。

講電影變講國情,阿澤彭導最後一星期做嘉賓,
未睇?即上《亂噏24》重溫!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