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儍勁尋瓷魂

一股儍勁尋瓷魂

他自稱「儍佬」。這個他,是鐘錶專家黃英飛(Noel),我想寫他對瓷器的癡,卻問出滿天的儍。兩年前,他投下超過二百萬資金拍了一部關於瓷器的紀錄片《瓷魂》,在這講投資講回報的世代,無疑是倒錢落海之舉。他害羞,怕被朋友
打擊,一直成了最高機密,直至……

記者:陳慧敏

攝影:楊錦文、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自資二百萬拍紀錄片

Noel:「除紀錄片相關人士外,只有媽媽知道我拍片,她一直很支持我,若連她也不支持,我可能不拍了。」

……直至今年,《瓷魂》獲得「2013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一系列獎項後,這儍佬才敢抬頭,真正回答朋友們過去兩年不斷問的問題,惹來朋友擊節讚賞──「儍仔,幹麼不早向人說?」早說是儍,隱瞞不說也是儍,但不儍,人生跟條鹹魚又有啥分別?Noel:「好慘,這兩年朋友問我忙甚麼,我只可以答:『錶囉。』經常講到口唇邊,又硬生生吞回肚子,怕人說我儍,怕被打擊,怕自己會退縮。」

拍攝途經景德鎮,攝製隊挑了一個瓷器寫上片名《瓷魂》,以作留念。

他對瓷器的癡,源於對中國文化的仰慕;而他的儍,則肯定是天生的,「我本來只追尋工作上的滿足,但年紀大了,就想做些事情回饋社會,我只是投資拍了套紀錄片,就此而已。」當了十多年電視台新聞記者,紐約911事件後被派往巴勒斯坦與阿富汗等地做專訪,足見他當年在電視台已攀到一定位置,三十三歲卻毅然轉行,寧減一大截薪金改往鐘錶行當售貨員,「我零經驗,人家錶行也願意給我學習機會,我當然要試。」十幾年又過,現職Cartier鐘錶專家的他,曾當蘇富比中國及東南亞區鐘錶部主管,家中珍藏名錶過百,要拆解一隻陀飛輪、講齒輪之間的恩怨情仇,他可以講個三天三夜,誰料到他竟會為只認識了幾年、只儲得十多件的瓷器完全着迷,着迷到投下兩年時間、二百多萬資金兼走訪兩岸三地,拍攝這部五十分鐘的紀錄片。他說,他這樣做是為了保育文化。

2001年,Noel被派往巴勒斯坦及阿富汗做專訪。

《瓷魂》劇照

在北京首都博物館的「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這種青白瓷是宋代特有品種,故又名「影青觀音」,是博物館鎮館之寶。

清乾隆「紅藍地洋彩錦上添花雙連蓋瓶」。

清雍正「粉彩蟠桃獻瑞碟」。

清雍正「粉彩八桃紋天球瓶」。

北京首都博物館館長郭小凌,為Noel講解清代中晚期景德鎮風景系列瓷板。

尋找散落澳門各處的碎瓷片,潘伯伯誓要尋回昔日澳門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證據。

潘伯伯帶Noel到處撿拾碎瓷片,大海撈針也在所不惜。

潘伯伯在《瓷魂》裏說:「中國的名字China,就是瓷器囉。」

在景德鎮負責看守及控制柴火的龔伯伯:「古時候女人不可進窰場,要是那次瓷燒壞了,就大件事。」

攝製隊總動員幫忙搬運木柴燒火,確保爐火不滅。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