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領先地位難取代(中信銀行(國際)司庫 陳鏡沐) - 陳鏡沐

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領先地位難取代
(中信銀行(國際)司庫 陳鏡沐) - 陳鏡沐

人民幣業務對香港銀行業貢獻良多,但近期新加坡及台灣先後開展離岸清算服務,令不少人憂慮香港的優勢被削弱。其實只要細心留意三地有關人民幣業務的政策細則,便不難發現在實際營運執行上仍有差距;香港憑藉監管機構及業界努力經營多年,加上中國內地的支持,仍然具備難以取代的優勢。
自簽訂清算協議後,香港一直引以為傲的優勢是擁有唯一的離岸人民幣清算業務,可以進行人民幣鈔票與資金的結算,但情況到今年有所改變,台灣及新加坡先後在2月及5月壠動清算業務,而且兩地的發展勢頭迅速,新加坡的人民幣清算量首個月已逾600億元人民幣,台灣亦在短短數個月裏積累了逾700億元人民幣存款。
但是不要忘記,有香港的先例參考,其他離岸中心在初期發展較快並不足為奇,即使是人民幣存款,截至6月底香港有6,980億元人民幣存款,規模仍大大拋離其他地區。
而且香港的人民幣業務已經蓬勃發展,五月份透過香港金管局即時支付結算系統結算的人民幣日均結算額高達3,900億元人民幣,規模首次超越港元,這反映人民幣使用情況日趨普及,無論在跨境貿易以至跨境投資上,香港均有扮演重要角色。
跨境貿易方面,香港與內地的貿易關係密切,有利人民幣資金沉澱於香港。今年上半年香港跨境貿易結算的人民幣匯款總額達1.695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升近4成。雖然這些數字可能未完全反映星、台壠動清算業務的影響,但足以證明香港的人民幣業務仍然在急速發展。
逐一比較三地市場,目前香港居民可以個人名義每日兌換兩萬元人民幣,這些人民幣經由內地結算所結算,換言之是提供了一個渠道讓在岸的人民幣「流入」香港,本港的人民幣資金池可越來越大,相反新加坡則未享有此服務,可見中國政府仍給予香港政策優惠。台灣方面,香港作為國際貨運中心,在法律、稅制等方面均能與國際接軌,較台灣更能吸引海外資金流入,參與人民幣貿易結算,締造商機。
又以人民幣的基礎設施為例,香港及新加坡的監管機構均有提供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即是銀行給予抵押品,換取短期的人民幣資金作周轉,香港金管局已清楚通知銀行有關安排的細節,例如合資格的抵押品、扣減率、交收的時間及方法等;相對而言新加坡金管局則未有詳細闡明,令銀行難以早作準備。
這證明人民幣業務的根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的試行及優化,正如香港金管局亦是在推出該流動資金安排約1年後,上月底才將期限擴建至即日交收及一星期,提升人民幣流動性的靈活程度。
總括而言,隨着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香港不可能獨攬離岸人民幣的所有商機,但在監管機構從善如流以及業界不斷努力下,香港仍然有其無可取代的領先地位。

陳鏡沐
中信銀行(國際)司庫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