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據阿里巴巴統計,目前內地至少出現14條「淘寶村」,意指村內幾乎所有商家靠淘寶作為銷售平台,於網上做生意。本報記者前往其中一個專門生產草編產品的淘寶村──山東博興縣灣頭村,直擊淘寶網對當地影響,發現除了能帶動就業外,當地商家亦面臨品牌抄襲等問題。
記者:黃尹華
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去年銷售額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反映內地消費者於網上購物大行其道,其中有相當部份商品,來自農村網上商家。據阿里資料,上述灣頭村目前有5,000居民,約1,700戶,其中有500多戶在淘寶開網店,售賣草編產品,去年銷售額近億元,已經成為當地經濟支柱。
店主:品牌難提升
記者去到灣頭村其中一家網店「目暖草編」視察,今年33歲的店主賈培曉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他畢業於河南大學電腦系後,在外打工多年一事無成,2006年回鄉發展,在網上售賣當地傳統的草編工藝品,其網店去年銷售額達到300萬元,目前聘用十多名當地員工。雖然對至今發展滿意,但賈培曉坦承,目前發展已經面臨樽頸,「政府支援力度很小,我們這種企業也貸不到款。大家都抄來抄去,品牌也很難提升。」他店內目前銷售顧客以沿海城市為主,亦有少量來自港澳訂單。
另一村民安寶忠是最早將淘寶網引入村中的帶頭人之一,他向記者表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技術傳承,因當地草編工藝品只有中老年婦女才能編製,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學習或進城打工,將來沒有人做這個了。
至於另一家網店的老闆娘忐寧寧,則在去年兼營快遞,做網店的「下家」,但同時亦維持原來的淘寶店,她表示做快遞要比做淘寶賺得多。她在去年以10萬元代價加盟全國連營的「全順快遞」,目前每月收件量達到約6,000件,一般每件貨品收費10元。「賺得錢去年可以買新樓了,花了50萬。」她透露目前自己快遞量佔全村兩成左右,即全村每月發貨量可達約3萬件。
前景看市場化程度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澤奇,對灣頭村的發展模式感到讚賞,認為可以帶動就業,促進經濟。不過,他認為這種「淘寶村」模式只適合一些地多人少的農村地區,目前出現的淘寶村,都是一些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有鄉鎮企業基礎的農村,網路只是起了一些幫助作用。他認為,淘寶村能走多遠,還要看農民的市場化程度。
講電影變講國情,阿澤彭導最後一星期做嘉賓,
未睇?即上《亂噏24》重溫!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