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模型 助起樓減廢料

3D打印模型 助起樓減廢料

【本報訊】工程延誤是建築業界常遇到的問題,稍有失誤甚至會造成有人命傷亡。建築商金門建築在2006年起應用「建築資訊模型技術」(BIM),以數碼化模型取代傳統平面圖則,結合3D打印技術將建築結構印製成立體模型,解決工程難題,更可縮短施工時間和減少建築廢料,整體可節省成本兩成。

縮短工程時間

港島東中心是金門建築首次應用BIM技術,施工前先模擬建築完成後的實際效果。金門建築董事蘇國亮表示,當時在虛擬環境中找出逾6,000個問題,如電線和管道鋪排,幸及早解決,「如果唔係就要重做」。他指,該廈結構需設大鋼架,也是利用BIM技術,避免施工時鋼筋與鋼架相撞,縮短工程時間20多天。
蘇表示,赤鱲角機場興建中的「中場客運廊」,施工前利用3D技術印製1:20的模型,將複雜結構如鋼鐵接駁位等立體化,前線工人可了解工程步驟,減低意外風險。此外,隨着BIM技術應用,有助減低工程延誤所造成的建築廢料和碳排放,計劃在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減少20%。
新加坡去年規定興建政府建築物必須採用BIM技術,英國也於2016年實行。蘇國亮認為本港「慢幾步」,目前只有房屋署落實應用BIM技術興建公屋,盼政府進一步推行。

講電影變講國情,阿澤彭導最後一星期做嘉賓,
未睇?即上《亂噏24》重溫!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