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被喻為本港銀行界教父的利國偉爵士,上周末逝世,享年95歲。地位崇高的利Sir,是極少數能同時縱橫本港政、經、教育三個界別的巨人,數半個世紀他在「銀」壇、金融界及社會豐功建樹,猶如回望本港過去幾十年政治金融的史詩式風雲。
記者:劉美儀 董曉沂 關穎欣
認識這位華人銀行大班的市場中人說,晚年中風後,利Sir仍心繫推動本港教育,反映其個人成功之道,與不求一己利益、真心服務的可貴品德,一脈相承。
利國偉原籍廣東新會,祖父利文奕,與利希慎父親利良奕為親兄弟。利希慎後來創辦希慎集團(014),其兒子利孝和則成立TVB(511)。02年利氏家族捲入爭產案,利國偉當時表示,父親一代與利希慎是堂兄弟,他跟利孝和一輩已經是疏堂兄弟(Second Cousin),關係比較疏。
與美元掛鈎聯匯政策記一功
追溯利國偉過去50年豐功偉績,1965年匯豐收購恒生控股權一役,相信最刻骨銘心,而1983年以行政局議員身份,協助當時財爺彭勵治,制訂港元與美元掛鈎的聯匯政策,為本港金融發展史寫下里程碑,影嚮深遠。1984年以行政立法兩局議員身份,與鍾士元及鄧蓮如代表港人,北上拜會國家領導人鄧小平,以至88年獲政府臨危受命,重組港交所並擔任主席,俱反映利Sir在本港關鍵時刻,扮演「救火隊」隊長的偉人角色。
學歷不高 「紅褲仔」出身
恒生銀行(011)將於今日起,一連3日下半旗致哀,悼念這位一代元老。今早在行方的例行晨早廣播內,據悉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李慧敏,將會默哀一分鐘。金管局總裁陳德霖,罕有發表悼辭,讚揚利Sir是本港銀行界傑出的領袖人物,對業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該局成立之初,利Sir便出任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成員,對推動本港金融業的發展建樹良多。
自言與恒生創辦人何添、何善衡皆「讀書不多」的利國偉,可說一生情繫恒生,只讀過幾年私塾及在聖若瑟書院渡過4年中學生涯(後因戰爭爆發而輟學)的利老,與前匯控大班浦偉士一樣,都是「紅褲仔」出身的銀行家,雖無高深學歷,但卻憑個人才華及識見,晉身至銀行第一把手位置。
1946年加入當時尚為錢莊式經營的恒生銀號(恒生1953年獲銀行牌照)的利國偉,83年至96年的13年間,他冒升至銀行執行董事長最高位置,直至98年退休,改任名譽董事長,2004年亦辭任董事及名譽董事長。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2008年恒生75周年慶典。此外,他於1969年成功倡導並推出恒生指數。
坊間常說,若沒有利國偉,恒生亦未必容易成功出售予匯豐,因銀行業發展過渡迅速,但監管未成熟,六十年代初銀行倒閉潮出現。1965年4月,恒生亦受謠言困擾,出現擠提,當時作為恒生內少數「識番文」的高層(時任副總經理),利Sir獲董事局授權,全力與獅子行接洽,據利國偉自己披露,談判結果僅用了一天時間便完成。
多次臨危受命 屢獲功績
回顧本港數十年驚濤駭浪的金融史,作風低調的利國偉,能在每次緊急關頭中,都不乏被當局臨危受命、力挽狂瀾的經驗,有市場中人指,相信除了與他個人才識廣博及華人大班地位外,大抵與他能兼容不同力量,匯集各方意見的「調和」功力有關。他自己亦曾引用過恒生創辦人何善衡名句,作為畢生座右銘:「話到口中留半句,理從是處讓三分」,反映華人銀行大班兼收並蓄的魄力。
講電影變講國情,阿澤彭導最後一星期做嘉賓,
未睇?即上《亂噏24》重溫!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