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殺入倫敦奧運,今年歷史性贏得亞錦賽金牌,香港男子4x100米接力隊踏上一條前所未見的康莊大道,將與世界列強的差距一步一步收窄。背後的軍師,原來曾經做過地盤扎鐵,觀塘翠屏邨也是其得意之作。33年前,余力和家人申請移民到印尼被拒,這次挫折卻成就了他和接力隊的亞洲冠軍夢。
記者:林湛穎 攝影:黃偉傑
體院新辦公大樓地盤,建築工人日以繼夜趕工,扎鐵鐵枝、安全帽、混凝土車的煞車聲,對港田徑隊教練余力來說,這都似曾相識。運動員退役後直接轉型做教練,這是金科玉律,他的路卻走得迂迴曲折。故事由1980年開始,年僅19歲的余sir,精通男子110米欄、跳遠和跳高,是福建省隊中的新星,但為實現父母的心願,身為長子的余sir放棄參加全運會的理想,決定來港。他說:「父母都是印尼華僑,新中國成立後,很多華僑紛紛回國,爸媽在1960年到福建,翌年我就出生。80年代初,父母年紀大,想返回印尼蘇拉威西養老,當時我們一定要到香港辦理移民,香港只是我們的中轉站。」
能屈能伸鐵漢子
那年夏天,余氏一家抵港,蝸居在秀茂坪安達臣道木屋區的300呎鐵皮屋,出入只靠一條狹窄山路。打風不是擔心水浸,便是怕山泥傾瀉,還要提防神出鬼沒的癮君子、竊匪、黑社會分子。余sir煎熬幾個月後,收到晴天霹靂的消息,印尼政府發信拒絕他們的移民申請,一家人惟有留港過活,「我沒有想過當香港運動員,但我仍有運動員的體格,在工廠區做搬運工人、煉鋼工人都做過。翠屏邨當時動工興建,我就學扎鐵,然後帶住安全帽返工,日日做10幾個鐘,日薪幾百元,有時一日打2、3份工,只求盡快搬離安達臣道,3年後終於儲夠首期,搬入屯門的私人屋苑。」
這一年,余sir的財富豐富了,運氣也轉好了。經朋友介紹,他同年起參加本地田徑賽事,技術不但沒有生疏,而且翌年就以14秒70打破110米欄港績,打響名堂,「女拔、英華等名校紛紛搵我教田徑,國泰、怡和及中銀等大公司都設田徑隊,我又有份教,這樣正式開始執教生涯。」
期望教出世界冠軍
余sir由01年起執教港隊,經歷12個寒暑,終於培育一支亞洲冠軍。他向愛徒分享這段個人經歷,眾人均顯得難以置信,他淡淡然說:「我的經歷不是一帆風順,年輕時,我曾想過以運動員身份去奧運,來港後要為三餐,不得不面對現實,這一代年輕人幸福好多。我仍有一個目標,就是教出世界冠軍,做人要肯發夢,夢境先有機會成真。」
這位金牌教練,不僅分享其峯迴路轉的前半生,他的生活哲學更值得學習。
余力個人檔案
年齡:52歲
運動員生涯:
前110米欄香港紀錄保持者(14秒70)
1984-86年香港田徑隊代表
1986年因腳傷退役
威水史:
2001年擔任港隊教練
先後擔任聖士提反、英華、女拔萃等中學田徑隊教練
旗下門生蔣偉洪、溫健儀、鄧亦峻、黎振浩、吳家鋒、徐志豪等均出戰奧運
3度當獲體院優秀教練選舉精英教練獎(2008、10、11年)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