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細良專欄:上船.跳船.棄船 - 劉細良

劉細良專欄:上船.跳船.棄船 - 劉細良

莫宜端辭官在先,何建宗下台在後,論政團體三十會兩人先後離開政府。三十會中人,本是今屆政府政治盟友,召集人李律仁先後出任金融發展局及市區重建局重要公職,被視為「梁粉」,而何建宗則曾應邀參加副局長面試,據悉原本安排出任環保局副局長,因陸恭蕙當局長建議被否決,改任副局長,何建宗也就跌了一級,但仍獲安排入超級局長陳茂波執掌的發展局當政助。至於莫宜端,上屆獲曾蔭權延攬任政助,口碑不俗,本屆再任原職,結果不足一年便辭官。

政府用人 不重視政治歷練

三十會中人退出政府,外界視之為跳船行動,特別是莫宜端,因她工作崗位沒甚麼大變動,所謂家事煩忙,是相對的。若仕途有前景,自然工作優先,若前景黯淡,甚至成為日後更上層樓的絆腳石,自然家庭優先。以現時梁振英政府的處境,跳船是遲早問題,尤以三十會此類團體為甚。
三十會2003年成立,聚集一群政見溫和之專業人士,他們定位是溫和建制派。自03年7.1遊行後,按政治形勢發展,應該是北京中央及特區政府爭取的對象,以建立一個溫和、進步的主流政治勢力。08年擴大問責制,當時政府的而且確特別起用青年智庫Roundtable陳智遠及三十會莫宜端。但可惜這條用人路線沒有再發展下去,新一屆政府成立,按政治邏輯,莫宜端、何建宗等人理應是副局長人選,結果𤏸錦星、吳克儉等毫無政治歷練者卻忽然上位,反而三十會中人只出任政治助理。
更甚者是走建制之路,三十會此類團體如履薄冰。去年7月反國教運動,三十會便陷入分裂,警方拘捕佔中義工陳玉峰,三十會也發聲明譴責。除了李律仁是陳玉峰「師父」外,從政治立場而言,也不符社會主流民意,三十會表態十分正常。在建制中來自民建聯的問責官員,便沒有三十會的煩惱。一來他們政治後台強硬,無論個人表現如何,都無損他們政治前途,另外也不需要面對社會輿論,總之乖乖排隊,無風無浪,專注於外訪主禮剪綵,一步一步便可輪候到局長職位。
黃錦星案例也示範了特區政治的荒謬性,一個公眾從不認識的專業人士,在上屆政府環保諮詢架構中,只能出任一個小組召集人,在環保界江湖地位欠奉,但只要有人脈,也可突擊成為局長。此舉顯示特區用人不重視政治歷練,即使有多年論政議政經驗也是白費。
當前政治大氣候是保守抬頭,對抗撕裂;加上在建制內前途黯淡,有辱無榮,稍有政治判斷力者,都會選擇離開。上周公佈貿發局主席竟然由現任蘇澤光再坐一年,打破六年上限,同樣反映了今日在商界有志公職者,選擇明哲保身,不想與本屆政府有所牽連,因此拒絕上船。下一個重要公職,是機場管理局主席,如果仍然無人上船,大家要深思,是否鐵達尼號撞山前的徵兆。

劉細良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