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發局小組建議 助加大資金池港人幣停滯 倡廿招活化

金發局小組建議 助加大資金池
港人幣停滯 倡廿招活化

【本報訊】人民幣離岸中心是本港金融命脈,消息透露,金融發展局旗下內地機遇小組,所撰寫的人幣離岸中心發展研究報告即將完成。報告認為本港若要發展為長遠而成功的離岸中心,人幣資金池須較目前規模「大好多」,應以倍數計增長,建議市民可以無上限兌換人幣。

記者:劉美儀

報告亦列出目前發展的樽頸問題,包括資金管道須擴大、流通性要提升及加快產品審批,報告提交的初步建議達20多項。若進展順利,可望下月中金發局會議上,正式提交報告討論,惟最終方案內容如何,仍視乎大會修訂及拍板。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回應說,金發局各個工作小組,正就研究報告推進中,完成後會在適當時候提交大會討論。

盼撤2萬元兌換上限

現時本港居民,最多每日兌換兩萬元人民幣,非本港居民客戶,則可以離岸價(CNH)無上限兌換。據悉,人幣報告的初步建議,包括提高本港居民,經清算行在岸價(CNY)每人每日兌換2萬元人民幣的上限,並容許居民以離岸價(CNH)無上限兌換。
其他提議包括擴大人幣資本項下限制,以拓闊資金管道及對流機制;跨境貿易及相關融資安排,以等同外幣業務的營運手續簡化處理;港交所(388)應發展人幣計價商品期貨合約等;在不影響審慎監控及保障投資者前題下,加快投資產品審批速度及靈活性。
證券界認為,本地人幣資金池宜「越大越好」,個人兌換上限亦可放寬,散戶更多「人仔」在手,推動投資胃納。學者及基金界亦同意,本地離岸產品必須從存款及債券為主類別,向多元化擴展。
人幣報告是內地機遇小組,撰寫的4份專題報告中,率先「跑出」的一份,反映人幣離岸中心對本港的重要性;報告由光控(165)行政總裁陳爽統籌,小組其他三份報告,包括就前海、CEPA及證券經紀業務進行研究。

港人幣存款罕有減少

消息說,撰寫人幣報告非因其他市場競爭冒起,或就未來六至十二個月的短線發展規劃,而是從長遠佈局,如何鞏固本港既有優勢,並推進離岸中心至下一階段發展;報告將從特區政府、業界可扮演角色及透過當局向內地機關提出訴求等三方面列出建議,初步提議達20多項。
為鞏固本地既有優勢並前瞻規劃,內地機遇小組召集人由已退休重量級中資老總秦曉任召集人、秦曉今年5月中與傳媒飯聚時,透露小組正就數個專題進行研究及收集意見,分析後會向政府提交建議;金發局主席查史美倫亦曾說,該局透過旗下五個小組,收集意見並編訂報告,完成後向政府呈交。
因內地經濟放慢及人幣升值溫和,近期離岸業務有放慢之勢。金管局數據顯示,6月份本港人幣存款按月跌0.1%至6,980億元,是九個月來首次下跌,連存款證計總額為8,607億元,按月持平;跨境貿易結算的人幣匯款總額,亦按月跌14.9%至2,708億元。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