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學術研究年人均經費15萬 遠遜中台

港學術研究年人均經費15萬 
遠遜中台

【本報訊】由英國教育雜誌最新發表的「世界學術𥧌會創新指數2013」顯示,南韓獲世界企業投資研究的人均金額最高,每名研究員每年約獲投放近10萬美元、即約76萬港元,台灣及中國分別排第6及7位,香港只排第20位,每名研究員平均每年只約獲2萬美元、即約15.5萬港元,只及南韓五分之一。

南韓最高獲76萬元

提供全球大學排名的英國雜誌《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公佈「世界學術𥧌會創新指數2013」。《泰》訪問多間國際投資者,了解他們於不同地區投放的研究經費,並計算每名研究員的平均研究價值,結果發現企業投資予南韓研究員的平均價值全球最高,每名研究員每年約獲9.79萬美元、即約76萬港元。
第二位為新加坡,每名研究員約獲8.45萬美元、約65.5萬港元;第三位為荷蘭,每名研究員平均價值為7.28萬美元、約56.5萬港元。台灣及中國排第6及7位,每名研究員分別約獲投資5.39及5.05萬美元、即41.8萬及39.2萬港元。香港研究經費偏低,每人每年只有約2萬美元,即約15.5萬港元。
《泰》並列出世界上獲企業重視的十大研究,包括韓國科學技術院首個網絡人工智能機械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隱身斗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發的互聯網等。
世界企業投放在香港的研究經費較其他地區遜色,職訓局專業教育顧問梁任城認為與香港工業以裝嵌為主,較少由業界和本港大學合作研發新產品有關,以鐘錶業為例,台灣及中國已掌握錶芯製造方法,但香港未有這項技術,只停留在把錶面、錶芯、時針等組合而成。

港缺私募基金垂青

梁任城又稱,外國盛行由私募基金投資,讓科學家研究尖端科技,一旦研究成功,將賺取更大利潤,更會持續投資,但香港未有這種氣氛。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則指,香港研究氣氛不及韓國,韓國有其特色的工業,例如三星、LG等,指電子產品需要不時變革才能吸引新客,而香港無這類創新科技,本港亦較少學生投入科研市場,故投資者未必願意在港投放資金,促政府正視科研。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