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橋:杏花消息 - 董橋

董橋:杏花消息 - 董橋

去年聖誕節我去南洋探親打電話找不到老唐,唐家管家說唐先生唐太太到美國看望孫子,過了元旦才回來。今年一月底了老唐給我回電話,說唐太太在美國傷風感冒,兒子女兒都不讓她坐長途飛機,一拖好幾個星期才回南洋。他說年紀大了,旅途勞頓,元氣太傷,說好今後不去美國,讓小輩回南洋老家看望老人。老唐比我小幾歲,早些年一場大病過後不出遠門,也不來香港,這兩年天天走路練氣,草藥調理,身子好轉,大膽越洋試飛,說是心律稍稍紊亂,血壓微微偏高:「還是不去冒險為妥,」他說,「老哥哥我們不宜逞強了!」我寫過一篇〈老唐養靜〉收在文集《記得》裏,寫一九八六、八七年初秋我們在倫敦飛香港的飛機上認識。我在空中讀《晚清宮廷生活見聞》,他坐在不遠的位子上一邊看書一邊喝酒。飛機從中東再起飛不久他問我借那本書翻翻:「敝姓唐,」他伸手自我介紹,說他在南洋各地做生意,代理攝影器材,送兒子到倫敦上學,回程經香港辦點事。老唐杭州人,一九五九年才離開大陸回南洋老家,六十年代到美國讀書結婚,七十年代回南洋繼承父業,業餘玩字畫,玩文玩,玩藏書。從此老唐每回出差來香港我們總是挪出點時間見面小叙。我介紹他認識英美書商朋友方便他查書找書買書。我還介紹他認識我的南洋故交羅門,他們很快成了投緣的同道,老唐拿舊藏金冬心一把梅花扇子跟羅門交換董香光一幅唐詩。今年端午節老唐托飛來香港做生意的朋友給我帶了一些閩南糉子,說是他家福建廚娘的拿手絕活,保證不輸我小時候吃慣的故鄉糉子。我試了一枚,真好,一啖一個古早風味,只怨醫學昌明,養生惱人,傳統美食幾乎沒有一款不是病根元凶,我和老唐一年偷吃一枚香糉簡直祖宗顯靈了。唐家那位閩南廚娘我九十年代見過,一襲唐衫,一臉憨厚,一口鄉音,一桌閩南菜比台灣菜更好吃。還會種瓜種筍養魚養鴨抓田雞,廚房外一畦園圃一片翠綠,像廚娘的翡翠耳墜子。唐太太說廚娘在他們家二十多年了,丈夫泉叔是他們家園丁,也是閩南人,老宅院後園那間小屋做了他們的家。老宅院是戰前荷蘭人起的,又高大又蔭涼,老唐書房尤其寬暢,十足圖書館專題藏書室,中文老書英文老書堆了幾萬冊。老唐父親留下的「抱璞齋」橫匾掛得高高的,很舊很黃很偉岸,四川人趙熙趙香宋寫的,光緒進士,國史館纂修,郭沫若的老師,筆姿瀟灑絕俗,遒麗秀健,三分梁任公墨迹的神韻,老唐說趙熙是他父親的故交,一九四八年下世。唐老先生喜歡趙熙書法,唐家還有他寫的楹聯,又像顏真卿又像《董美人墓誌》,太舊了,有點霉爛,不敢掛。唐家虔誠拜佛,唐老太太生前佛堂還在,弘一法師楹聯配豐子愷的觀音,光是觀音坐像銅的瓷的木的玉的都十多二十尊。老唐說他太太最喜歡豐子愷的護生畫作,珍藏十多幅,八十年代尾老唐來香港我還陪他買過兩三幅。七月中旬他來電話問我舊藏豐先生一封信還在不在:「好大一張宣紙,寫醫藥寫素食,還抄詩,太少見了!」記得是八十年代在上環畫店裏買的,翻舊箱子找半天找到了。真大,五十一厘米寬四十一厘米高:

曉滄尊兄:示奉到,劉公誠君雖係誤傳,可使弟提高警惕,保養身體,使過隙之白駒稍稍緩步。承示谷維素片,當購服之。弟近常食蜂乳。人言「藥補不如食補」,醫云蟹營養豐富,不知確否?但弟以為老年最宜食素,素菜容易消化,胃不吃力。可怪者,古人主張「老者衣帛食肉」,又云「七十非肉不飽」,大約孔孟皆饕餮也。閒居無事之時,戲集古人詩詞句,例如春字:
春來偏是桃花水
一春長費買花錢
五原春色舊來遲
着意尋春懶便回
洛陽城裏春光好
一簾春雨捲春歸
盡日尋春不見春
風花雪月春秋酒花等字,最易湊成。此亦一種無聊消遣耳,無聊中書以奉告。順頌秋祺。弟子愷叩。十一月四日。

這封信老唐有一回來我家聊天看字畫看到的,幾個寒暑過去他還記得,說是豐先生的作品從小看到老,看過的真迹都印在腦海中,內容特殊的更是忘不了。豐先生的畫和字早年上海香港坊間不難找,也不貴,一轉眼人人爭着要,真迹金貴,名家舊藏更金貴。二○○五年黃天才先生藏扇整批拍賣,我競投投得一把豐先生的《今朝風日好》,一面是畫一面是字,落槌價加傭金比六、七十年代貴出好幾十倍了。「今朝風日好,或恐有人來」畫意清雅,題句溫煦,那年我的一冊文集索性題為《今朝風日好》,老唐說一把扇子換來一個書名,雅緣深幽,何貴之有?這個老頭嘴巴甜,會哄人,難怪生意興隆發大財。一九九五年深秋我們一起去台北玩兩天,老唐在沈茵家看文玩看得好高興,靠一張嘴巴能說會道哄得沈茵割愛賣給他兩件上佳竹刻。臨走,沈小姐揶揄老唐說:「唐大哥,你做小伙子那些年拐騙過多少女生?」老唐嚇壞了拱手一揖而退。那年春節,他挑選家藏上好魚翅寄了一大包給沈茵,說是奪人所愛,陪禮道歉。沈茵珍藏竹刻起初近五十件,多年後她舅舅替她篩選一次,賣掉一大半,留下二十一件精品,裏頭十五件都帶款,老唐買的是臂擱和筆筒,一件周芷岩一件吳之璠,還有一件沒款的他想要沈茵不給,也是臂擱,高浮雕武松打虎,武二郎一臉怒氣,肌力賁張,老虎張牙舞爪,殺勢兇猛,舅舅說從來找不到第二件那麼逼真的雕工,可惜猜不出竹人是誰。老唐原以為不帶款的沈小姐一定肯賣,我心想小姐舊情人綽號「小武松」,怎麼捨得?豐先生這封信老唐想要我倒捨得送給他,橫豎家裏珍藏那把《今朝風日好》扇子我滿足了。信上「曉滄尊兄」是教育家鄭宗海,浙江海寧人,字曉滄,號粟廬,一九○六年考中秀才,一九一一年北京清華文科畢業後去美國留學,先後在威斯康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攻讀教育學,得學士、碩士學位,一九一八年回國,當過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一九二八年到浙江大學創辦教育系。一九三八年邀請豐子愷去浙大任藝術指導。豐先生離開桂林前往宜山上任,主講藝術教育和藝術欣賞,後來隨學校遷至遵義,兼教新文學,一九四二年才離開。鄭曉滄一生崇敬豐子愷,喜歡讀他的文章看他的畫。聽說豐先生為寓所命名「日月樓」的時候還擬了下聯「日月樓中日月長」徵求上聯,馬一浮很快對出「星河界裏星河轉」。林道群替我找到的資料說,其實鄭曉滄也對出了上聯「琴詩影裏琴詩轉」,只是鄭曉滄名氣沒有馬一浮大,寫日月樓的文章多半只提馬一浮不提鄭曉滄。老唐說豐先生下聯甚佳,馬一浮鄭曉滄上聯都沒有下聯自然順當。那是真的。詩詞楹聯學問大,拼湊新穎,意境深遠,談何容易!老唐懂詩,聽說從小是父親教的,絕句寫得最好。有一回羅門買得清末人寫的一對小對聯,寫放翁名句「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老唐說名句儘管傳誦古今,畢竟比不上陳與義〈懷天經智老因訪之〉裏的「客子光陰詩卷裏,杏花消息雨聲中」,說放翁那句連紀曉嵐都嫌格調殊卑,人以諧俗而誦之。老唐家傳吳昌碩刻的一枚「杏花消息」芙蓉閑章,刀工骨肉相稱,漂亮極了,說是早年上海隣居一位收藏家賣給他爺爺的,那時候他老家後園一株老杏樹老極了,老一輩人都說是雍正年間種的,年年花季滿樹繁花,如詩如夢,連巷子裏住的老畫家都說是花中神品:「稀罕這些消息的剩我們了,」老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