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年5月18日,臉書(Facebook)以38美元招股價上市。但很不幸,臉書在上市當天即跌穿招股價。在三個多月後,其股價更低見18.03元,較招股價跌超過一半。
如果讀者有跟進美國科網股的近幾季表現,不難發現臉書的股價已浮出水面,重新升越招股價。對上年不斷唱淡臉書前景的分析員來說,近期臉書的強勁股價表現仿似在他們的臉上摑了一巴掌。但更重要的意義是科網股看來在未來一段時間會繼續出現好風光!
股票投資者大多關注美國兩大股市指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及標普500指數的表現。雖然這兩個指數自金融海嘯爆發後從低位分別回升了1.4倍和1.54倍,但反映科技股表現的納斯達克指數的同期升幅更大,差不多升了兩倍。讀者可能會問:「現在的科技或科網股是否升得太過份?有沒有泡沫風險呢?」
筆者仍記得90年代中至2000年初的科網泡沫狂潮。以納斯達克指數為例,在這段期間,整整升了6倍多,遠遠高於現時納斯達克指數的升幅。另外,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前,納斯達克100指數的市盈率竟然升至超過100倍,這種超貴估值,與1973年香港出現股災前如出一轍。但現在的納斯達克100指數的市盈率只是18倍,而預期市盈率更低至15倍,反映估值頗合理。
2000年全球科網泡沫爆破對很多投資者造成很大的負面心理影響,原因是當時太多科網股的跌幅實在太恐怖。但現時的情況與2000年有明顯分別,不少的大型科網股例如谷歌(Google)、雅虎(Yahoo)、易趣(eBay)等都有實質業績支持。以易趣為例,它的股價從金融海嘯的9.91美元低位輾轉上升至現在的53美元,升幅高達4.4倍。但以現股價計算,易趣的市盈率只是20多倍,仍是處於一個可接受範圍。
現在金融市場面對美國聯邦儲備局(FED)即將「退市」(減低買債規模或加息)的可能性。對投資者來說,FED「退市」的時間已成為市場最大的不明朗因素,因此,筆者絕對明白現在入市買股票是有一定的風險。但科網股對經濟周期的變化(例如息口上升)不是有太高的敏感度,而且經過10多年的科網技術的提升,部份科網產品已差不多成為人類的必需品。假若「退市」真的引起經濟大震盪,科網股所受的影響必會遠較「傳統經濟股」例如金融股為低,所以現時買科網股仍是有不俗的「錢途」。
以現在納斯達克100指數的預期市盈率15倍計算,如果市場氣氛不太壞,這個指數的市盈率升至超過20倍是大有可能——即是科網股仍有可觀的潛在上升空間。如果投資者花多些時間做研究,選出一至兩隻回報高的科網股是不會太困難的。
最後,香港也有科網股,以互聯網股騰訊為例,近幾個月升勢的確耀目,但其他的科網股也有優秀的股價表現。如果讀者相信歷史重演,科網股將會再一次進入一個升浪狂潮。準不準,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關焯照
經濟學家
講電影變講國情,阿澤彭導最後一星期做嘉賓,
未睇?即上《亂噏24》重溫!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