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開名牌餐廳的朋友知我愛吃龍躉頭腩,特別在飯聚關照,炮製一道籠仔荷葉荔枝蒸龍躉皮。味道記得不太清楚,因為荔枝;肯定荔熟時節,還是糯米糍。那厚皮膠質真豐富,是龍躉如假包換的世代;今天?一般不過是略大的石斑充數罷了,珍品都差不多給我們中國人吃絕了。
這之後再感受魚皮香滑竟然不自海產而是母親楊姓表親:楊氏漁業楊瑞良在米埔魚塘調水養出花尾躉,油香四濺,就是我家小小朋友吃過也念念不忘。
流浮山歡樂酒家二哥阿邦留言:黃油蟹是時候,有空請過來嘗嘗……
入盛夏後也曾兩次到中山崖口棠記拆海黃油。棠哥交往漸深,都給我們留下好質素,吃過讚不完。
海黃油,仍然深信流浮山本灣出品。集齊朋友幾個,連續大雨多天後剛天晴的星期天,即跑流浮山找阿邦。心中帶點忐忑,畢竟天空剛放晴,才見大猛太陽天,那黃油可會融得淋漓?
沒親自細究,都是聽海鮮從業朋友解話:「黃油蟹本為羔蟹,奄仔蟹類;夏陽高掛,曬得那油膏融化流遍全身,頂級者,金黃色至指爪去到尖,都是流沙黃油……」
屬真?屬假?
反正黃油蟹不宜任何作法,清蒸一味,讓你好好感受蟹之鮮甜原本,黃油鹹香。
尚好黃油蟹原應天生鹹香,若真要吊味,只宜輕輕幾滴純蠔青,醋也勿用。
下了那麼多天大雨,阿邦揀手就六隻,十人每位半隻,留一隻帶回家讓家人享受;如果老媽在,肯定挑最好那隻帶回去。
問可會再多一隻?
沒可能了,那稀罕運氣確比大閘蟹矜貴。人人珍而重之吃那半隻,感受人間福氣;着實無與倫比,由頭享受到尾,歡呼太正。
黃油蟹外,阿邦特別安排三十多斤的龍躉肥美尾巴紅燒,端上桌來,眾人驚嘆不特止,還有胡椒龍躉皮,香、滑、綿、軟、富膠質嚼勁。同桌朋友好幾人未吃過此等肥厚魚皮,邊嚼邊呼高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