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廉潔救港 - 盧先亞

好不主席:廉潔救港 - 盧先亞

高水平的「廉潔」程度,一直是香港引以為傲的核心價值,且在國際享負盛譽。而廉政公署則肩負起本港肅貪倡廉的把關重任,縱使過去調查案件,亦曾有技術犯規情況,然卻無損市民對其良好印象。可惜不過短短時間,這重要「資產」和「把關人」的評價已大幅減值,教人神傷。

前朝歪風 現屆吹得更烈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剛訪問了過千名市民,發現廉潔指標只有6.37分,比起半年前下跌0.31分,比兩年前更下跌0.95分,是1998年以來的新低點。猶記得國際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去年公佈的全球廉潔指數,香港排名第14位,較諸兩年前連跌兩級,創五年新低。至於三個月前,另有一個紀律部隊滿意度評分,廉署初次上榜竟叨陪末席,比近年飽受輿論批評的警隊還要低分。一切都在宣告我們的「廉潔」正在點滴消逝。始作俑者,還不就是涉嫌貪腐又或身陷利益衝突的多位官員,其中且還包括由「海關」轉任「把關」主帥的那位,如斯陣容,殺晒。
前朝數起:先有前政務司許司長涉嫌受賄而被起訴,牽連的還有地產巨富,天價咖啡案,好戲尚在後頭。其在任期間上司,亦即前行政長官,卸任前被揭發與富豪交往甚密,「佔便宜、舔着數」,因而贏得「貪曾」身後名。至於前廉政專員面對不當款待、濫花公帑和假公濟私(以謀取延後利益)的指控。三人位高權重,卻都其身不正,前朝歪風已起,現屆更是變本加厲,越吹越烈,早教執政班子搖搖欲墜。
新政履任,發展局麥局長已涉騙取租津倉卒墮馬,今罪成待判,其最短在任紀錄,只怕後無來者。後繼局長總算另有能耐,三番四次被揭行為失當,因囤地利益而起的風波,更成未來施政重點一大障礙,想其在位之時,亦只剩朝夕。然另有同涉土地利益,惟因漏報而匆匆鞠躬求去的局長麾下政治助理。少不了的還有兩位行政會議成員,一個因經營不善而請辭,當中是否有涉財務糾紛和違規操作,廉署未作進一步調查,公眾自未放下心。另一個獲署方查清未有「偷步賣樓」,不過事件發生後的交代態度,實難挽回信任。
又想當日湯專員濃情厚禮相待中聯辦官員一事曝光後,曉明主任連說兩句:「很正常。」相對內地貪官的種種惡行,也確是小菜一碟,合乎內地官場文化的潛規則,正正就是港人最怕沾染的「不正常」習氣。高位官員相繼出事,反映我們的廉潔邊牆已現缺口。會否「決堤」,在乎我們堅守這重要核心價值的決心,怕也是港人力抗全面融合,或就是「陸化」的最後所依。

盧先亞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