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樓市辣招不能放鬆 - 盧峯

蘋論:樓市辣招不能放鬆 - 盧峯

樓市近幾個星期來都吹淡風,上星期大型屋苑的成交個案只有十宗以下,跟去年底本年初樓市狂熱時每周過百宗成交不可同日而語。樓市成交淡靜下首當其衝的是倚靠成交額維生的地產代理業,部份中小型代理行已開始減少分行及裁員,大型代理行也一再傳出調整人手的訊息。因此,地產代理界及相關人士近期組成了「辣招苦主大聯盟」,要求政府取消雙倍印花稅等辣招,又希望立法會十月復會後能修訂引入樓市辣招的法案,例如豁免香港永久居民成立的有限公司繳交買家印花稅,好讓樓市能回暖以至復蘇。
任何市民、行業都有權以和平、合法方式向政府施壓,捍衞本身的利益。地產代理界人士在政府推出樓市辣招後利益受損,行業前景變得不明朗,他們發起簽名運動及成立組織要求政府改變政策實在無可厚非,自然不過。問題是放寬或撤銷樓市辣招不但對整體經濟及金融穩定有害無益,對樓市包括地產代理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同樣不利。
稍為把時間推前到去年秋季政府出招以前。當時樓市熱火朝天,樓價不斷創新高,豪宅動輒四、五萬元一平方呎,大型屋苑也普遍在每呎一萬元以上,比九七年的「瘋癲價」還要脫離經濟基調與市民收入水平。
更糟的是,樓市短時間急升令買家及準買家變得驚惶失措,產生「恐慌性購買」情緒,只求盡快買入單位,罔顧市場風險及負擔能力。假若政府不及時出辣招冷卻一下炒賣風氣,不盡力扭轉樓價只升不跌的非理性預期,恐慌情緒將會更嚴重,並催生「樓價越高越搶購,越搶購樓價更高」的惡性循環。到時候社會固然不安,經濟及金融也會面對難以預計的風險。
事實上不管是外國或香港的經驗都清楚顯示,樓市泡沫是最難預見、最難處理的經濟危機。八十年代末的日本地價,樓價天天向上,東京皇居一小片土地價值比整個加州還要值錢,那看來是多麼美好的時刻。過不了多久泡沫爆破,樓價不斷萎縮,由超高地價撐起的投資與消費全面崩盤,從此令日本步入二十年的衰退與停滯。○六年的美國樓市連升近十年,任何業主都可以輕易加按再按套現消費,只有儍瓜才需要儲蓄應付不知何時來的緊日子。可是,次按一爆煲,好景立時消失,加按再加按的物業變成負資產,拖累整個金融體系幾乎崩潰。直到現在事過七年,美國經濟仍處於經濟復蘇初級階段。
香港的慘痛經歷肯定更切身,更充滿血與淚。九七年七月一日過渡時,樓市成了「有買貴冇買錯」的特殊市場,幾乎任何時候入市都保證賺錢,就像一個永不完結的party(宴會)。亞洲金融風暴一來,大家才知道樓市建築在沙堆上,不堪一擊,樓價瞬間下跌三、四成,往後輾轉下跌七成,弄的樓盤遍地,整體經濟變成一潭死水,久久沒有起色。
除了整體經濟以外,樓市泡沫爆破對地產相關行業包括地產代理的沖擊也非同小可。過去十五、六年來,地產代理行業最慘淡的時候正是樓市泡沫爆破後,正是樓蟹及負資產個案最多的日子。那時誰也沒有興趣、能力買樓,地產代理業怎能不慘淡經營呢?
為了避免香港經濟再出現九七年後那樣的大蕭條,為了避免地產相關行業包括地產代理進入可能長達七年的隆冬,政府實在有必要盡量減低樓市泡沫的規模,有必要盡量避免負擔能力不足的買家入市,自去年底推出的辣招正是在發揮這樣的作用,正好令樓市稍為平穩下來。此時此刻有甚麼理由撤銷辣招令前功盡廢呢?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