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片好玩的地方是可以雅俗共賞,你可以玩粗口、拍情色,如彭浩翔監製的《飛虎出征》,又或者少林功夫加唱歌、跳舞都有得諗。三者取其一,新晉導演黃修平,選擇拍了一齣相對冷門的跳舞電影《狂舞派》,今日在港上映,先別論由創作到拍攝當中籌備經歷5年,值得尊重的不單是那份堅持及艱辛,捨易取難,難得是擁有那份對港片最需要的勇氣及支持。
撰文:何永寧
無論如何都要多謝「高登先」,為電影《狂舞派》投資發行。雖然導演黃修平不想承認跳舞電影冷門,但申請電影發展基金時,不少委員都有同一問題「跳舞片得唔得㗎?」坦白從寬,作為普羅大眾的我,先天對跳舞片抗拒,看得最多唱歌跳舞電影,仍停留在蕭芳芳跟胡楓的粵語片時代。但105分鐘之後,看過電影《狂舞派》會令人改觀。
對導演黃修平而言,套用電影的宣傳語句,他為電影真的可以去得很盡。電影由劇本構思、面試找人至拖拉膠着階段,當中經過5年而拍成《狂》片。大膽的地方在電影中你根本找不出一個認識的演員,熟口熟面極其量是新人顏卓靈,問你死未。
折騰5年絕處逢生
當然導演不想承認題材是非主流,靈感出處是撞回來,黃修平日前接受本報專訪說:「有次同監製去咗理工大學一間便利店對開空地傾嘢,見到有班人喺度跳街舞,原來佢哋係大學街舞成員,傾傾吓至知呢塊空地原來好出名,係舞林勝地,好多街頭舞者都會嚟交流,地方對佢哋嚟講根本唔係問題。睇完之後創作靈感好澎湃,10日唔夠已經出到第一個故事稿。」
絕處逢生的生命力正正是香港精神,啟發導演寫出《狂》片的劇本,由選角到故事,電影險些「被改成」合拍片。不肯妥協下最後在台灣金馬獎的創投會勝出,又幾經波折在5年後到電影最後完成,黃修平說:「好多演員都喺幾年前試過鏡,好在最後都搵得番當初合適嘅人選。」雖然導演一再強調,跳舞電影在外國是票房保證,但在香港情況未必一樣,他說:「喺香港拍片,你可以拍合拍片,如果你要拍港產片可以講鹹濕、媾女囉、低俗同向西囉,呢啲觀眾鍾意睇嘅題材。咁係咪淨係玩呢類題材,香港可愛嘅地方,係可以容納唔同種類嘅片種。」
電影力量感染觀眾
黃修平強調一個成熟的電影市場,是可以接受不同種類嘅電影,記得當初《狂》片在香港國際電影節公映時,得到的迴響,他說:「唔係想話畀人知有幾多人睇呢套片,係觀眾睇完之後嘅留言,有人睇完話好想攞番床下底支結他出嚟彈,又有人話已經攞番本畫簿出嚟畫番畫,呢份係電影嘅力量。」
青春勵志未必是票房保證,不過電影可以上映有人討論,對黃修平已經值回票價,他說:「《狂》片梗係商業片,你睇先會覺得值回票價,票房對我嚟講冇乜壓力。對上嘅作品《魔術男》,你最多話我拍一部票房唔好嘅電影,唔係一部爛片,而且都好,《魔》片一次過遇晒所有導演會遇到嘅問題,所以今次有晒經驗。」導演笑言相對經歷多年尋找投資者,拍攝的過程中變得非常享受。
逢周五隨《蘋果日報》附送嘅時尚美容雜誌《add》雖然早已派完;
拎唔到書嘅朋友,可以上番《add》嘅官網 http://add.appledaily.com 睇番足本網上版,除咗有專訪外,仲有好多時裝靚嘢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