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易主亞馬遜總裁19.5億收購

《華盛頓郵報》易主
亞馬遜總裁19.5億收購

有逾100年歷史的報界翹楚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抵不住互聯網洪流,前日(周一)宣佈以2.5億美元(19.5億港元)現金賣盤,由網絡零售巨擘亞馬遜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貝索斯(Jeffrey Bezos)以私人名義收購,震驚報界。《華郵》易主,象徵一個時代的終結,期望今後在以創意見稱的貝索斯帶領下殺出新血路。

格雷厄姆(Graham)家族接掌《華郵》80年,之前全無賣盤風聲,直至前日下午開員工大會,才宣佈這項震撼消息。華盛頓郵報公司向貝索斯出售的,除了《華郵》及其網站,還有公司旗下多份地區報章及刊物,但不包括《華郵》在華盛頓的總部大樓。

菲利普.格雷厄姆(左)和邁耶,1954年閱讀首份《華盛頓郵報和時代先驅報》。美聯社

「沒有答案的新難題湧現」

棄守80年的家業,華郵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唐納德.格雷厄姆(Donald Graham)強調,「家族熱愛這份報章,愛它的立場,愛孕育它的人……但沒有答案的新難題持續湧現,不禁反思這間上市公司是否《華郵》的最好歸宿」。他相信貝索斯是理想人選,「我們不希望《華郵》苟延殘喘,雖不敢保證賣盤一定帶來成功,但至少成功機會較大」。
《華郵》在報業地位舉足輕重,揭露「水門事件」一役更是經典,惟獨家猛料挽不回昔日輝煌,在互聯網新聞興起下,印刷媒體備受衝擊,《華郵》過去六年盈利下跌44%,單計今年首半年銷量已下跌7%。華郵公司2010年已率先出售了《新聞周刊》。

即使如此,賣盤消息仍然猶如在首都華盛頓及報界投下震撼彈。《華郵》辦公室一片愁雲慘霧,老臣子個個熱淚盈眶,不過報道「水門事件」的《華郵》前記者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稱讚「貝索斯是重塑傳媒義務的革新性人選」;而總統奧巴馬前內政顧問坦頓(Neera Tanden)形容,賣盤「改寫歷史,稱得上驚天動地」。
至於充當白武士的貝索斯,承認《華郵》是「重要機構」,自知責任艱巨,指出面對「互聯網扭轉媒體營運模式元素,新聞周期正在縮短、盈利來源正被蠶食、新競爭者低成本跑新聞……我們需要變革,需要試驗」,但他暫未有改革時間表。

「我們需要變革 需要試驗」

由於貝索斯以個人名義收購,他可以在不受股東及盈利壓力下大刀闊斧。他承認「《華郵》未來數年會有改變」,但保證報章編採自主不受影響,舊班子都會留任,2,000名員工無人被裁。他會留守在華盛頓州的亞馬遜總部,放手讓《華郵》高層處理日常事務。
交易將在60日內完成,華郵公司之後會改名。賣盤過程其實有過波折,格雷厄姆一直秘密透過投資銀行艾倫公司(Allen & Co.)尋找買家,在剔除五六名買家後,終在3至4月接觸到貝索斯,但雙方談判一度擱置兩個月,直至7月中,貝索斯經深思熟慮後終於再次主動接觸格雷厄姆家族,拍板收購。
美國《華盛頓郵報》/美聯社

《華盛頓郵報》事件簿

1877年
傳媒人哈欽森(Stilson Hutchins)創立《華盛頓郵報》

1933年
前聯儲局主席邁耶在破產拍賣會上買入《華郵》
1961年
華盛頓郵報公司買入《新聞周刊》

1963年
凱瑟琳.格雷厄姆出任華郵公司主席,公司八年後上市
1972年
靠消息來源「深喉」報道「水門事件」

1973年
股神畢菲特入股《華郵》
1974年
總統尼克遜因「水門事件」醜聞辭職

1980年
女記者庫克以8歲男童淪為海洛英道友的報道奪普立茲獎,其後被發現報道造假,獎項被禠奪

1996年
《華郵》設立網站
2010年
以1美元(7.8港元)將《新聞周刊》售予加州富商哈曼
2013年
以2.5億美元(19.5億港元)賣盤給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

五六年拍一部戲?講到嬲嬲哋,肥佬黎教王家衛拍戲!
想睇今周足本《亂噏24》?蘋果網站動Live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