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囤地醜聞鬧得滿城風雨,影響遠不止新界東北新市鎮,還有不少地產商正準備悶聲發大財的市區肥肉──九龍城重建項目的潛藏利益,估計會陸續浮面。地產利益爭奪戰背後,由九龍城至土瓜灣一帶的居民和商㻇,早已開始承受鮮為人知的災劫,令陳茂波經常掛在口邊的「以人為本」發展模式成為另一個騙地謊言。
陳茂波的發展局主管市區重建政策,負責指揮市區重建局執行。九龍城重建包括土瓜灣五街、十三街、環字八街及九龍城道四個重建區域,加上紅磡蕪湖街一帶的重建及活化混合區,受影響居民估計逾四萬人,是市建局現今籌劃的重點項目。
多年來市建局運用特權收地,把舊街道成片鏟除,再結合地產商大建豪宅賺到盡的「推土機」模式,早為市民詬病。
2009年,時任發展局長林鄭月娥在民間壓力下被迫進行《市區重建策略》檢討,隨後承諾以人為本,由下而上地進行市區重建。九龍城正是市建局「改邪歸正」後的首個大型項目,煞有介事成立全港首個「市區更新諮詢平台」,找來一班信得過的地區人士成立委員會吸取民意,而實權仍然操在發展局手上。
過去兩年,政府以「平台」名義舉辦多次居民諮詢會,今年三月提出了規劃初稿。但就在居民滿懷希望,一心以為政府學會關顧民間疾苦之際,第一批重建苦主已經叫苦連天。
不少基層市民過去住在觀塘和深水埗舊區,因重建被迫遷而到九龍城和土瓜灣一帶。根據明愛中心社工估算,單在五街和十三街便有約980伙劏房戶和200伙天台屋,他們近月來陸續迫遷,業主寧願丟空單位也拒絕續租,正因市建局政策是鼓勵業主趕走租客,才獲得最多賠償。
這些基層市民可說是走投無路,因為九龍市區的舊樓劏房買少見少,而他們由於工作或子女上學需要,搬到新界等同連根拔起,生活無以為繼。最令人氣憤的是政府拒絕承認一項人所共知的事實:重建過程其實在政府宣佈重建規劃的一刻已經開始,而非待市建局入場收樓才起步。對於居民被迫遷,市建局以重建尚未啟動為由而拒絕插手,政府則坐享其成,因為到了收樓時越少租客,便越少賠償安置的麻煩。這情況一如新界東北,地產商收地後當上「劊子手」,誓必把農地變成沒有農戶沒有住客的「淨土」才與政府換地,雙方利益交換乾淨利落,只是犧牲了一批又一批居民,遍佈新界九龍。
發展局在檢討後採納的另一項民間建議是進行「社會影響評估」(SIA),這本是國際上常用規劃工具,了解居民需要後制訂切合社區發展目標的方案。可惜SIA至今徒具形式,政府拋出的規劃圖,完全按照市建局的一貫思維,以「綜合發展區」為名,行「高檔豪宅商場」之實,只是利用「營造地區形象」、「設立主題步行徑」等枝節稍為包裝而已。對於居民「先安罝、後重建」、原區安罝、提供可負擔居所等卑微訴求,政府至今依然敷衍了事。
陳茂波若因醜聞纒身而令發展局癱瘓,受害的正是廣大市民。無論如何,發展局和房屋局的官員不應以「平台」作擋箭牌,應馬上到九龍城走一趟,看看現行僵化政策令多少戶家庭寢食不安,聽聽有血有淚的控訴,並從速提出補救措施。
黎廣德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
五六年拍一部戲?講到嬲嬲哋,肥佬黎教王家衛拍戲!
想睇今周足本《亂噏24》?蘋果網站動Live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