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橫掃國際攝影獎項的Gary,2005年開始才從DC仔轉用單反,「認真」影相大約7年多,但卻攞了全球大小150個攝影獎項!實際觀察,攝影器材好普通!他說重點是捕捉時機,所以相機配置一定要夠快!
記者:韓繼聰 攝影:蔡家輝
東方色彩 冧鬼佬
比賽同考試一樣要中Point:「重點是選材!國際性攝影獎項的評審多為外國人,靚山靚水睇得太多;因為參賽作品數量太多,題材要特別,要有衝擊力、感染力,才能給評審們深刻印象。」符合這些條件的,影人物便最適合不過:「東方色彩!也是吸引外國評審的重要因素,少見嘛!」
所以Gary一年五、六次出國旅行影相,都是集中在亞洲,特別是較窮困的內陸山區、東南亞等地,以拍攝更富東方人文色彩的相片;就如他最新鮮熱辣得到的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Photo Contest Merit Award的作品,便是在台中一個地方節慶上拍攝人民表演前認真化妝的情況,色彩豐富特別,感受到當地風情。
溝通加道具 影出真情
Gary另一項絕技是「溝通」,Gary明言世界無咁多有人、有景、有Mood、有表情的Magic Moment,所以佢坦言有唔少人物作品,都是經過溝通後,叫人擺Pose影的:「有次去影小喇嘛,我就同佢哋玩了很久,言語不通,我便扮鬼臉,甚至扮跌倒,引他們笑,唔係你估咁易影到幾個小朋友一齊笑呀?好難㗎!」
簡單攝具 鍛煉預視力
Gary用的都不是名機名鏡,當年一部Canon 350D加Kit鏡,今日一部Sony a99、Zeiss 16-35mm、Zeiss 24-70mm加多支Sony 70-400mm,就係咁多,攞獎無停過!Gary說機最緊要夠快,Zoom鏡夠方便,機動性高,雖不及定焦質素,但「經典的偶遇絕不可再」,唔使換鏡慳來的時間卻往往影得更多。他亦提到攝影師要多觀察,鍛煉預視洞察力,就如早前他影拳賽:「留意拳手的小動作,便可以更準確捕捉出拳的剎那!」
即時示範:屏山文物徑試影
訪問當日,小記便和Gary即場到元朗的屏山文物徑試影幾張,實際過我兩招,雖然地方不大,又無乜人,但Gary花了少少時間,也影出味道。
攝影小秘訣
寧JPEG莫要RAW
好多大師或自以為大師都愛拍RAW,方便日後執相及保留原始影像檔:「用RAW做後期係好,但影像儲存需時,影JPEG反而夠快,可捕捉更多剎那光影。」特別是一些運動或節慶,如早前攞獎的《印尼賽牛》和內蒙《賽駱駝》:「佢哋跑過咗就無,連拍夠快就係希望總有張『中』,唔通叫人哋再跑過咩。」
活用ISO Auto
另一招就是用「ISO Auto」,「只要Set好你想要的ISO範圍,便可有更多空間調校不同光圈快門,Over相機會減ISO,Under又會自動推高ISO,便可以更專注構圖及捕捉動態神情。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