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股份利息收入離奇低少過活期存息 民企股佔多數

18股份利息收入離奇低
少過活期存息 民企股佔多數

【蘋果調查】
中金再生(773)近日被證監踢爆造足6年假數,核數師亦可能受刑責,可見上市公司蠱惑賬目,連專業人士也走漏眼。本報統計部份上市公司的利息收入佔現金比例,發現個別公司相關比例長期低於活期存款利率,呈現不合理現象。分析指,即使此類企業沒有造假,但該比例偏低,某程度是反映營運存在問題,而這類上市公司股價亦偏弱,值得關注。
記者:林靜

由於港元存款利息極低,本報只統計針對以人民幣作為業績計算單位的公司,按《彭博》數據篩選了約450間業績以人民幣計價的本港上市企業,再綜合其銀行利息收入及流動現金,計算出利息收入佔現金的比例。結果發現,2012年利息收入比例低於1%者多達三成,遠低於正常2厘以上的內地定存利率;若以內地目前活期存款利率0.35厘為分界線,亦至少有達4%或18間企業低於上述水平。

一拖宏橋 利息收入偏少

是次利息佔現金比例極低的18間企業,大部份為民企股,業務以內房、金屬、食品及零售為主。當中包括曾經「出事」的福記(1175),去年相關比例僅0.08%,少得誇張;另外,一拖(038)、宏橋(1378)等利息收入比例低於活期存款率的情況,更至少持續兩年。事實上,即使現金整年閒置於銀行活期戶口,比例亦理應高於活期存款利率,因此這批公司的現金運作情況,實在令人摸不着頭腦。
無獨有偶,過往多間出事民企如大慶乳業(1007)及博士蛙(1698)等,在爆煲前的利息佔現金比例都是處於極低水平(見另文)。至於是次被篩選出的18隻股份,有10隻於7月的港股反彈浪中下跌,14隻跑輸恒指,股價表現亦乏善可陳,可見此類股份普遍受「心水清」的投資者離棄。
有核數界人士指出,理論上利息佔現金比例不應該過份低於存款利率,但除了實際現金水平或未如業績所公佈的造假因素外,亦可能有其他原因,例如企業現金每月或每季均頻繁變動;或資金並非存放在具利息收入的地方,如證券行;以及部份利息收入錯誤歸入財務成本,意圖抵銷過度融資後的利息支出等。
他表示,即使企業沒有造假,但上述多項因素某程度亦顯示企業營運上出現問題,「例如一間公司好哋哋,啲現金點會郁得咁密先?洗黑錢咩!」
不過有核數界人士為企業利息收入過低護航,認為若現金數字做手腳,難逃核數師法眼,按理上市公司難出問題。

反映企業營運有問題

信永中和審計及商務諮詢服務副管理合夥人盧華基表示,核數師通常會逐月審查企業在銀行的現金流動紀錄,確保數字合理,流動現金成功造假機會不高,惟利息佔比嚴重偏低,或與部份企業通常在臨近年底追回應收賬及欠款,以谷高現金水平有關,而零售及內房受季節性因素影響,或最常出現相關情況,「做法本身冇問題,但都可以話係有粉飾財務報表。」
然而,獨立股評人黃偉康直指,企業刻意在公佈財務報表前谷大流動現金的做法,只會形成惡性循環,投資價值成疑,「最終啲錢收唔返、貨賣唔去都係大鑊,分分鐘拖三、四年就要爆煲。」

五六年拍一部戲?講到嬲嬲哋,肥佬黎教王家衛拍戲!
想睇今周足本《亂噏24》?蘋果網站動Live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