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意想更了解陳曉蕾一套新書《見棺材》並《流眼淚》,原動力不是死;而是生。
港台「講東講西」講佐治王子及英國君皇趣聞。湊興書展,選曉蕾頗特別話題,竟然開展一輪一般人忌諱的生命尤其死的話題。
電台節目想吸引聽眾?
鬧!鬧!鬧!尤其惡罵官員、富豪,讓生活逼迫永落人後市民吐一口鬱氣定受歡迎,誰做主持沒兩樣只須聲大夾惡,鬧無反顧,正反兩邊都受捧、中聽。
是非八卦名人明星節目也具市場,不少八婆尋得同路心聲齊齊大氣電波八到出汁為性事失暢快、生活欠協調得點高潮。
不過;講哲學,如安靜雋永文潔華教授,自有平和內斂擁躉。
下午不同台,差不多都設立噪音專區;一不知內容噏乜,二吵鬧喧嘩傻笑至極。(啲台長浪費電波不單止,噪音污染嚴重;未知他們有否親自聽過?絕對文化吊頸!)
構思話題不易,請適當嘉賓更不易。書展期間請三聯編輯李安、作者陳曉蕾都優異。上週四講器官捐贈及面對朝死亡不歸路,須坦白告訴家屬及當事人,醫生的壓力怎會不深?必須資深專業人仕參與。
感激深度旅遊發燒護士金鈴安排國際扶輪社;香港、澳門及蒙古國地區總監王國林先生及同為扶輪人腎科專家何繼良醫生,二人就器官捐贈計劃「新生希望」渾身解數;在「講東講西」兩小時內非常清晰解話箇中原由苦樂,聽眾來電phone-in非常踴躍……還以為「死」這個話題大眾抗拒,原來誤會!只是媒體理所當然,一直沒從平常人平常心具體探討有生必有死這個宇宙定律。
不過兩次節目,從過去深信火葬投入海中一了百了到今天,如何贈送器官讓別人生命延續?甚至將自己靈魂已離別臭皮囊捐獻醫學院,供學生並研究人員作「無言老師」,想更具意義。一名成熟女性聽眾指出:已寫下遺囑,不作任何喪事,不浪費地球資源,環保;讓親友在醫院告別,直接運到指定的大學課堂,不煩人,讓肉體前途益人有用……
聽後頗有幾分感動,思考「新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