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體育評論,算得上冷門,有時感覺真像是自彈自唱,唱完等於無唱,不過,既然仍有機會唱,我都會珍惜,繼續唱,合唱固然好,獨唱亦不妨。
香港發展足球有多困難,人所共知,單看場地就知道,比賽球場不足、甲組會訓練場地不足、青訓場地亦遠遠不足,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面積,有7成是不能用的山地,香港足球落後於國際,實在是無可奈何。
講難題,大家都明白,但關鍵問題是:「咁點先?」氣餒的話,大可以說:「算罷啦,香港足球冇得搞,收皮啦。」
足球明明是香港最普及的運動,明明是社會凝聚力最強的項目,無論如何,都不能隨便說放棄。以場地為例,香港沒有歐洲、美國、甚至國內的先天條件,無法搞大型訓練中心,不過,大搞雖然不可能,但化整為零,「細搞」又如何?
香港有的是龐大的公屋系統,有的是大量公營、私營的多層停車場,既然地面沒有空間,何不考慮屋頂呢?樓宇天台大小不一,當然不是甚麼空間都合用,但只要百中有一,都仍有不少選擇,山度士的車路士足球學校就是一個好例子。
無疑,這涉及改變土地用途、不符合消防規則等等法規的問題,不過,我相信這些都是可以解開的結,農地可以改為屋地,空地怎會不能變成球場呢?日本就已經有不少天台小球場在運作。
香港社會,事事困難,現在似乎是窮得只剩下錢。錢,政府不缺,財爺信誓旦旦,說「應使則使」,只要大膽一點,嘗試一些新思維、新做法,我確信,香港仍然有空間,可以多做一點點。
李德能
有線足球評述員
【動主播召喚 敢你就來】
立即報名: http://anchor.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