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倒.荒.止」、「睇棄」,一個個玩食字的標題下,是一幅幅城市廢墟照片,那些曾經在香港活過的地方,已由石屎森林長成迷你森林。森林注定是迷你的,因為香港容不下巨大的廢墟,因此,我們每個周末可以來個小旅行,一起「遊棄人間」。
記者:邵超
攝影:劉永發
模特兒:Jennifer@Jam Cast
服裝提供:Daydream Nation
規則
「遊棄人間」其實是一個專門分享廢墟攝影作品的面書專頁名稱,冬妮、阿蛋、Phoebe及CM四個朋友,有空便相約出動探索香港城市及郊外的廢墟。如果說香港有着很多很多的廢墟,你可能不信,但有圖有真相。專頁成立大半年,剛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辦完首個展覽,照片才不過數十張,但真實的廢墟數目,遠遠不止此數。這天跟隨他們來到大埔一間廢棄的村校拍照,距離巴士站花不了一分鐘便到達,在城市裏,廢墟其實離我們很近,只是我們視而不見。
「遊棄人間」在面書上自我介紹道:「每個廢墟都有一個故事,而我們就是用照相機來說故事的人……」其實他們沒有想過任何偉大的使命,都是喜歡攝影的人,只是想跟朋友一起去玩,但玩時玩,玩得要有品,他們堅持不留痕迹的玩法,遊棄規則如下:
1. 廢墟地點不會公開,但會留低線索讓有心人發掘。
2. 請保育廢墟原貌,不要遺留任何垃圾或其他破壞行為。
村校
村校在香港廢墟榜中佔據最大數目之一,在還沒大規模殺校前,城市遷徙、勞工市場轉變,都讓曾經為本村或多村的村校變成塵封的歷史。最早的村校可以追溯自清朝,民辦的書塾是村校的雛形,老一輩至今仍然記得校歌與校訓。每間村校遺下的痕迹各有不同,大多是空置的課室,偶爾會發現牆上仍掛有籌建村校的鄉紳父老及師長的黑白照,校門漆上校名和校訓,簡單而又莊嚴,宏偉的石柱,更讓人好奇昔日輝煌的日子是如何。昔日的村校着重環境的設計,樹木環繞,偌大的校園設有籃球場、足球場、草坪,並種有各種植物,所以在荒置以後,很快便變成一個迷你森林,有尋幽探秘的韻味。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