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香港近年公民教育宣傳片之製作水平,實在慘不忍睹,印象尤其深的是03年老董欲推二十三條立法時那「國家買保險」的宣傳片( http://www.basiclaw23.gov.hk/chinese/video/video2/index.htm),簡直恍如小學生之習作般幼稚(對不起,如此說已歧視了一眾小學生)。
不過說起來,近期提倡市民減少廚餘的「惜食香港」宣傳片,裏面有個角色叫大嘥鬼,確實做得不錯,不得不讚。
香港公民教育借負面怪獸來宣傳,應該起源於七十年代的經典角色──垃圾蟲。說實話,我真心蠻喜歡牠。記得小時候去那些月華街公園嘉年華會,那兒有人扮的巨型垃圾蟲,讓小孩子揍打和拿雜物砸牠,藉此教育市民要唾棄垃圾蟲。但說起來,一幫屁小孩對垃圾蟲發洩完後,地上的垃圾反而增多了呢,這要算是種必要的惡嗎?
負面怪獸垃圾蟲
其後,大概是因為政治正確觀念之興起,這類負面角色減少了,垃圾蟲漸漸被清潔龍所取代。但以普及程度來說,清潔龍跟垃圾蟲簡直不是同一檔次。每次看到那隻不倫不類、拿着掃帚的清潔龍,總讓我緬懷垃圾蟲那一身紮實的深綠造型。
當然,垃圾蟲也有未如理想的地方。大概七十年代的市民比較純樸,因此有關部門製造一隻負面怪獸出來,藉此宣傳不要亂拋垃圾,牠的造型外表自當要面目猙獰,可是垃圾蟲的身形,實在有點像卡通片《小肥肥一族》中的姆明,是比較傾向卡娃兒類別。只可惜牠出道早,否則可能有機會參演《崖上的波兒》呢。大概設計者為了加強其負面形象,於是給牠添上對獠牙,也戴上一條恍如漢堡神偷般的眼帶,藉此用潛意識告訴市民,亂拋垃圾是件見不得光、偷雞摸狗之勾當。
眼闊肚窄遭責罵
除了這樣加諸垃圾蟲身上的負面特徵外,實在很難去強調垃圾蟲的形象應該是怎樣。相對地,大嘥鬼的原創人(有誰能夠告訴我,原創是哪位嗎?)實在要被讚賞一下。他捉住了我這年紀的一代,在小時候經常被長輩罵的一句話,就是「眼闊肚窄」(這樣說又好像不對,彷彿綁架了整個我這年紀的人,在此要先自我反省一下,只因為我常被父母這樣罵,並不能代表整個年代。但不知道近代的父母還會用這句話嗎?)。所以在無限放大之下,大嘥鬼的形象有兩個特徵,就是眼尤其的闊,而下身則特別窄。我認為這個實在妙絕,雖然牠的腰圍盡收,可能反而會讓女士們變得羨慕,削弱了其負面形象,彷彿吃剩食物就能得到大嘥鬼的窈窕腰圍一樣,但目前仍無法證實,大嘥鬼對女士們吃剩食物有多大影響。
我個人對大嘥鬼之造型和廣告中的饒舌歌大為欣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azK9_-wn-Y),而更主要是,我認為牠力抗了近年興起的政治正確運動,繼續以負面形象作公民教育的核心。當然,我也有想過,很可能是創作人的萬不得意,因為大嘥鬼比較好設計,可是要如何做一個正面形象呢?難道叫節儉王?只怕節儉王的形象出來後,又會被人覺得牠是吝嗇鬼,因為節儉實在不太好表達。
本地創作Crossover
雖然現在大嘥鬼只針對眼闊肚窄,主要以廚餘和點菜來作為中心,但我認為大嘥鬼其實是可套到各種浪費的狀況上,例如搬新居時,動輒就把舊裝修全都拆掉,重新再做,這也是社會資源的浪費。
目前大嘥鬼雖然沒有表達到這方面的功能,不過總體來說,我認為在香港近年被關青會或愛港力這類負能量籠罩底下,大嘥鬼算是一個較有創意和積極的例子,希望有關部門能繼續把牠發展得有聲有色,或可和本地創作之卡通人物,像麥嘜或聾貓等做個crossover。
撰文:彭浩翔
祖籍番禺,生於觀塘。集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及藝術家於一身之處女座。尚且幹活,只為供養其網購血拼及極限運動。
逢周六刊登
五六年拍一部戲?講到嬲嬲哋,肥佬黎教王家衛拍戲!
想睇今周足本《亂噏24》?蘋果網站動Live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