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城底特律(Detroit圖)從明日之都變成破落戶着實教人嘆息低迴。要是破產保護安排未能改善底特律的情況,人口流失肯定加快,二十年後這座城市大有可能變成十室九空的廢墟。說到廢墟或沒落的城市,我想起看過的兩本書──《廢墟本》、《廢墟本2》。
書是一對日本記者合作寫成的,一位負責文字,一位負責攝影。他們走訪日本一千多處廢墟或廢棄社區,用文字、影像把它們悲涼、荒謬、恐怖以至發人深省的面貌姿態紀錄下來,再選了三十多個廢墟輯錄成兩本圖文並茂的好書。
這些已成廢墟的地方有建在半年積雪的深山旅遊酒店,有曾創下每年六十萬遊客人次的群馬縣大型主題樂園,有位於三重縣的溫泉旅館,有位於北海道洞爺湖的幼稚園,有聳立於瀨戶大橋旁高150米的高塔與度假飯店……。曾經,它們要不是縣市的地標就是旅遊熱點,又或是教育一代代小孩的學校。只是,到兩位記者走訪的時候,它們都已渺無人迹,門窗破毀,遍地佈滿無人清理的垃圾廢物。有些在山中的廢墟還長滿了青苔,比外頭的樹林草木還要綠油油。
原本熱鬧、堂皇的建築物,設施變成廢墟各有不同原因。有好幾個酒店是日本八十年代泡沫經濟的產物,當時預計前景無限,遍地資金,大家自然大興土木。到泡沫爆破,好景與人流不再,虧損如山積,經營者除了關門大吉外別無他法。至於好幾家廢棄的學校見證的則是整個社區的萎縮與死亡,例如位於北海道與貝洋市的萬字小學,它原本是依附煤礦社區的學校,從1906年開始招收學生,但隨着煤產業不斷減少,礦區人口下降,家庭遠走,小學收生越來越少,到九三年終於成了廢校。兩位記者走訪時,學校遺址仍有不少教具,科學室還保留了一些礦石標本……。
現代社會都愛述說大型建設或新發展計劃的故事,卻原來廢墟承載的故事更值得細味。
【動主播召喚敢你就來】
立即報名: http://anchor.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