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港一年 誠品被彈不地道陳冠中:若不改善會帶頭杯葛

駐港一年 誠品被彈不地道
陳冠中:若不改善會帶頭杯葛

【本報訊】誠品銅鑼灣店開業一年,文化人認為她為本地人文風景新面貌,可惜未能履行成為在地書店的承諾,書種或文化活動都不夠地道,就像個千金小姐般與本土文化保持隔膜,陳冠中聲言若不改善會帶頭杯葛她。有稱本港誠品擬逐步縮小賣書面積以擴充商品店,其實台灣誠品早已商場化,更涉足酒店業。
記者:翁煜雄

香港誠品書店開業快一年,遭批評不夠尊重本地文化。 朱永倫攝

誠品銅鑼灣店8月11日一周年,「365個日子以來,150場閱讀講座,7,000多位讀者一起談書、閱讀生活」。其間部份日子顧客購物滿100元可獲限量禮物,又會邀台灣舞門2創辦人林懷民等主持講座。
文化人歐陽應霽是誠品熟客,常應邀主持文化活動:「誠品帶嚟嘅書種比之前多,擴闊本地讀者嘅選擇。」他說誠品也辦本地較少的嚴肅文學講座,且免費供場地給本地文化團體:「期望誠品能24小時(營業),先係真正誠品風景。」
誠品前副店長鄧小樺稱,誠品選書觸覺獨到,如在本地開拓了專門與普及之間路線,「例如歷史書唔係一定要好深,但又唔使淺白到漫畫版,誠品引入中間着墨嘅歷史書,結果好好賣」。

傳統書店選書更進取

「7.1遊行,我竟然喺三聯、商務見到一排排諷刺政治書」。她說誠品競爭衝擊傳統書店。文化人馬家輝也稱,傳統書店選書確較進取,如他在誠品找不到《九月裡的三十年》等書,反而於三聯找到。
誠品副董事長吳旻潔曾稱,「不是要將台灣誠品搬過來,而是要成為在地的誠品」。不過,書展年度作家陳冠中認為誠品這方面不合格,因書店應反映城市面貌,「咁少香港嘅書係唔可以接受」。
香港誠品少賣本港出版書籍,連牛津大學出版的也欠奉。天地業務發展經理陳志全說,誠品條款太辣,如遲交書罰錢、書店失書由出版社承擔,「我哋都唔係供好多書畀誠品」。
他又說,誠品主要引入台灣書,但部份已有本地獨家代理,如天地擁有龍應台《大江大海》香港版權,「誠品之前攞台版嚟賣,我哋出信警告」。
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稱,本地出版業經營不易,多年來保持良性競爭,但誠品不尊重遊戲規則,「又單一地輸入台灣思維」。誠品稱銅鑼灣店每坪(33方呎)營業額超逾台北敦南旗艦店,但彭說敦南店較港店大兩倍,難以比較。

講座多邀台灣文化人

鄧小樺也認為,誠品文化活動不夠在地,三分二講座邀請台灣等文化人:「誠品喺台灣憐惜小眾、本土文化,嚟到似乎做唔到。」她形容誠品就像「千金小姐」與本地文化總有隔膜。
香港店八成面積賣書,但書籍毛利遠低於其他商品,台灣誠品七成收入便來自非書籍銷售;消息透露誠品一直有意擴充非書籍店面,但有員工力阻,擔心失去吸引力,「百貨公司香港已經好多」。其實誠品在台灣早已「不務正業」,誠品生活2010年從集團分拆,去年上市,主要經營百貨餐飲,42間書店都以綜合百貨形式經營,包括香港分店。

【動主播召喚敢你就來】
立即報名: http://anchor.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