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預言話 地球是大限將至 到今天還是未有事
未是時候 就無謂亂下賭注 去偵測太空怎樣住
「2001太空漫遊」歌詞節錄 ──黃偉文
在《The Signal and the Noise》一書中,作者Nate Silver拆解,點解有些行業,例如天氣預告,預測力會越來越高,另一些如經濟分析,預測力從來未好過。
如果有得揀擁有任何一樣超能力,我估好多人會揀百發百中的預測能力,受歡迎程度,不是排第一都第二。我相信此書讀者最關心,最大原因去買來看的是,老老實實,究竟點樣可以提升自己的預測能力?
一個貫通全書的詞彙,叫「Bayesian methods」,我每次見到,都忍不住想,最似的廣東發音,無論是「悲時人」或「碑時人」,都好似武俠小說人物的綽號。這個詞,我以前聽過,通常做startup的人,都會聽過。
學識用機會率思考
還記得N年前,Outlook同Hotmail橫行的年代,你的電子郵箱,垃圾郵件多到發臭?後來我轉用Gmail,第一個反應是,天呀,電子郵箱,原來可以這樣乾淨!
當時的spam filtering技術的大躍進,就是應用了Bayesian方法。最先提倡用此法對付垃圾郵件的人,叫Paul Graham,後來創辦了全球最勁的startup育成計劃Y-combinator,行內幾乎無人不識。
Bayes' Theorem是數學,詳情可自己上網找,重點是它是一個不斷修正的一個方法。
一開始,好多假設,估住先,然後每一次對或錯,都會把經驗吸收,令下一估計比上一次準確。你的電子郵箱,就是通過每一次你話是不是spam,不斷提升估spam的預測力,魔高一尺,道都起碼高半丈,去到今時今日的水平。
如果你信本書講(我信),在日常生活應用Bayesian,會在不少情況提升預測力。問題是,要應用,不是那麼容易。條方程或幾簡單,中一程度都操作得來,搞不來最多叫秘書照住本書,整張spreadsheet自己用,也不難。難在,要學識用機會率思考。
用機會率思考,可能是世界上,最合理但又最違反天性的事情。
好多人,其實一早知道,要用機會率,但就是逼不到自己用,我知,因為我逼了自己好耐,仍然覺得好不自然。大家天生喜歡用感覺,出來的答案非黑即白,非一即零,也難怪,現實中,結果永遠百分百,開了「六」,就是百分百開了「六」,講甚麼六分之一機會,往後望全屬廢話。問題是,在開估之前,全是機會率的灰色領土,不用灰色思考,永遠提升不了預測力。
Nate Silver最終貼士,是不斷預測,不斷修正,用Bayesian。對,又一本知易行難的書,就算做不到,起碼睇都精采。
宋漢生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