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機構任總測量師時,蘇振顯已迷上菲林相機,常躲在家裏的黑房曬相。30年後的今天,他已擁有自己的測量師行,並已考獲英國皇家攝影學會會士。昔日用Leica菲林相機,今日手持價值15萬元的自動對焦哈蘇數碼相機(Hasselblad)。周遊列國記錄世情,最期望退休時可把香港的荒廢村落拍攝下來,以自己的照片喚醒社會對活化村莊的關注。
記者:冉藹莉
攝影:程志遠
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蘇振顯是香港沙龍影友協會副會長,亦是專用135菲林攝影的香港小型機攝影會會員,擁有30年拍攝經驗的他,去年花了15萬元購入Hasselblad H4D-40數碼相機之後,便把其他相機Canon 5D、Nikon F5、Leica M6及R5都拋諸腦後,「H4D有4,000萬像素,所有細緻位都好清楚,影靜態的確一流,而且現在年紀大,Hassel又有自動對焦。最近朋友都買了新款H5D,引誘我用15萬元換個新body,我仍在考慮中。」
留住未開發的九寨溝
這個相機發燒友,20多年前,每天循規蹈矩地到地政署上班,一有時間便報讀中文大學及明愛的短期攝影班,跟隨曾獲選攝影沙龍世界十傑的麥柱發、已故水墨畫家兼攝影大師鄧雪峰學習。80年代初期,他開始走到一些未開發的旅遊景點拍攝。「當時去九寨溝還沒有飛機直接到,我們要在成都坐車去,弄得滿身黃塵,但行到上去見到的大自然風景,真的令我覺得不枉此行」。今日的九寨溝已變成知名的旅遊點,新開發的車路、如鯽的遊人,一切都不一樣了,「今日再去,也再不能看到如此的美景。」從此體會有些景致一去不復還,只有相片可留住那一刻,從此他愛上旅遊攝影,每年總會去一兩次,南美洲、日本、尼泊爾及柬埔寨等國家。
最初學影相時,他已經沉迷到連自己家裏也設有黑房,那時已學識黑白、彩色相片的沖曬技術。「對顏色及光線亦變得敏感,反過來會幫助我攝影。自己親手在黑房曬相,會覺得張相是自己的成品,印象深刻好多。上一輩或資深的攝影師在曬相方面,一定有很深的造詣」。但自從有數碼機之後,他沒再自己曬相。「現在的時間很寶貴,以前曬相弄一整晚,多個小時也曬不到兩、三張相,曬一張試條看顏色也要試幾次,已花了很多小時」。
即使現在已改用數碼相機,但他每按一次快門,還是份外謹慎。「有人喜歡按成千張相,然後回家揀相,但我始終不會」。即使去一趟十日的南美洲之旅,他最多也只是拍下二百多張照片,即使沒有成本,他也堅持不會亂按快門,「就好像你做任何事都要夠精,夠專注」。
因為工作關係,他經常遊走新界地區,還是自家土地最牽動他的情緒,尤其荒廢的村落。「政府又不理,好似西貢的黃竹洋村、黃嶺的上下七木橋,有些荒廢村莊,如果能改善交通,又或者修葺或重建原屋,把整條村活化起來」。他已打算他朝退休,能拍攝一輯破落村莊的照片,以喚醒政府及市民對破落村屋的關注,發揮出測量師與攝影師的雙重作用。
考獲皇家會士
五年前蘇振顯由香港心連大地攝影會會長、兼英國皇家攝影協會高級會士陳俊豪,陪同下往內蒙影金秋,金黃色葉子的胡楊盡入眼簾,令他一見難忘。「我當時正要考ARPS(英國皇家攝影學會中級會士),幸好有陳俊豪指點,之前考過兩三次都肥佬,這一次到內蒙拍照才成功」。去內蒙旅行時,他已想好主題,整個評分總共要提交15張相片,要懂得擺次序,又要有連貫性,還要配合色調及和諧度。
始創於1953年的英國皇家攝影學會,是世界上最早的攝影組織,一直得到英國皇室的支持,會員的水平大致分為初級會士(LRPS)、中級會士(ARPS)及高級會士(FRPS),而大部份會員都是英國人,還有近三分之一為世界各國的攝影藝術家。蘇振顯總算是寥寥可數的業餘愛好者,屢敗屢戰要考中級會士,純粹為了證明自己的攝影水平。
Hasselblad
全球三大貴相機
創於1841年的瑞典相機品牌Hasselblad,在二戰期間專為瑞典皇家空軍提供服務的專用照相機,是全球三大最貴數碼相機之一。蘇振顯擁有的H4D數碼單反相機,輸出達7,304×5,478像素的影像,自動對焦系統則會透過加入絕對位置鎖(APL)處理器,準確紀錄用家對焦後,重新構圖時角度上的移動,並快速作出相應的修正,以拍出清晰的畫面。H4D亦分為40、50、60及200MS版本,能拍攝出4,000萬像素、5,000萬像素、6,000萬像素及2億像素的相片,價錢分別約14萬、18萬、24萬及34萬元。
蘇振顯正考慮購入的H5D型號,外觀上與H4D系列分別不大,但重新設計了光學取景器,並對精確對焦系統有進一步的改良,同樣亦分為40、50、60及200MS版本,價錢分別為14萬、20萬、31萬及34萬元。
五六年拍一部戲?講到嬲嬲哋,肥佬黎教王家衛拍戲!
想睇今周足本《亂噏24》?蘋果網站動Live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