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界東北爭議未完,政府又硬推元朗洪水橋發展方案,勢將五條非原居民村落夷為平地,包括奕園村、田心新村、新生新村、石埗路尾村及沙洲里二村。當中奕園村最少有80年歷史,逾千名村民一起生活半個世紀,不少甚至四代同堂植根於此。村民最嚮往濃厚的鄉里情及人情味,盼能不遷不拆。非原居民村新生新村,與原居民村只一路之隔,卻被納入滅村範圍,村民批評政府「大細超」,專向非原居民抽刃。田心新村的村民也痛斥,政府諮詢黑箱作業,「決定咗收地先諮詢」。
記者:譚靜雯
50年安逸面臨破滅
【奕園村】
「大家得閒就過嚟呢度傾吓偈,坐低飲杯茶,就好似一家人咁樣生活。」在奕園村生活逾半世紀的安叔、安嬸在村內開設安記士多,見證着奕園村的變遷:「每逢大時大節都好熱鬧,過年會舞龍舞獅、大家又坐埋一齊食盆菜,真係好開心!」
「點解發展要破壞鄉村」
奕園村由鍾屋村、順風圍、青磚圍等分支而成,是一條雜姓村。安叔、安嬸50多年前遷入奕園村,一直過着安逸的生活,士多除了是村民每日「打牙骹」的好去處,更有日常生活用品、食品售賣,方便居民。安嬸更花了不少心機佈置,飾物掛滿士多各處,甚至在士多一角增設小廚房,每天早上為村民炮製自家早餐,「煮吓餐蛋麵、奶茶咖啡咁,收平啲都冇乜嘢所謂,等大家唔使去咁遠食早餐,行去輕鐵站都要15分鐘啦」。
80多歲的安嬸說,從前奕園村的村民都靠養豬、養白鴿生活,現時主要種植農作物,「種吓龍眼、黃皮、碌柚葉,每年都搵到幾千蚊,叫做自力更生,唔使政府養」。小小的士多,養活四名子女,兩老現兒孫滿堂,但政府發展洪水橋,要將整條奕園村夷為平地。
面臨家園盡毀,安叔大感不捨及無奈,「呢度人情味、鄉里情最濃厚,左鄰右里得閒坐低傾吓偈,如果要滅村大家就會各散東西」。他反問:「點解發展就要破壞鄉村?」
斥政府沒諮詢
【田心新村】
田心新村同樣難逃被滅村的命運,村民炮轟政府推出洪水橋發展規劃方案前,完全沒諮詢村民意見:「政府冇諮詢過我哋就要滅村,我哋係受害者最遲先知,呢啲係乜嘢道理?」
田心新村有逾50年歷史,村內主要由單層的平房組成,四周遭貨櫃場、狗場及回收場等包圍,雖然村民人數只有500至600人,但村民卻十分齊心,「我哋大家都唔想走,喺度住咗咁多年,撞口撞面都識,大家關係好融洽。」村民葉先生批評政府諮詢黑箱作業,「政府已經規劃好晒,𠵱家先同我哋講,決定收地起樓,呢啲唔係叫諮詢,係要趕我哋走!」
由於田心新村並非原居民村落,不少村屋屬寮屋,部份村民只租地建屋,擔心政府一旦收地發展,將無容身之所,勢抗爭到底,要求不遷不拆。
批只顧原居民
【新生新村】
政府發展洪水橋將有29條鄉村受影響,但規劃「上下其手」,全數20條原居民村落逃過滅村的威脅。記者昨到訪其餘兩條將被滅村的非原居民村,包括新生新村及沙洲里二村,發現兩條鄉村與原居民村只是「一路之隔」。有村民批評政府只照顧原居民村,「政府大細超,就係因為我哋冇地權,就專登揀我哋嚟開刀」。
新生新村坐落於於原居民村落─「新生村」後方,居民每次回家都要經過新生村,兩村只是「一路之隔」,該處雖然環境清靜、空氣良好,但由於沒清晰村界,難逃被滅村的命運,「就算我哋咁近,政府都唔會郁原居民村,人哋財雄勢大。」
沙洲里二村也都鄰近原居民村「沙洲里村」,兩村相距約5分鐘路程,但沙洲里二村由於是非原居民村,沒有村公所,四周也較荒蕪。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