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非鴿非鷹的干預派 - 利世民

利字當頭:非鴿非鷹的干預派 - 利世民

「通脹鴿派」伯南克未上任之前,已經有這樣的稱號。歷史也證明,他對於寬鬆貨幣政策絕不手軟。
也許,還要再下兩個註腳:一,從一般理解上,伯南克任內根本沒有通脹。站在伯南克角度看,美國還沒有步入通縮,算是萬幸。或者,我們不叫伯南克做通脹鴿派,更正確點,叫他做通縮鷹派。二,別忘了伯南克上台之初,也有一段加息期,過後就是樓市泡沫爆破。
華盛頓郵報經濟專欄作家Neil Irwin討論下任聯儲局主席人選時提出,央行行長不是應用鷹鴿來劃分。大熱之一的耶倫,被認是超級鴿派;我甚至乎以鵪鶉來形容她。不過,耶倫曾在96年,為了要求加息打擊泡沫,向格林斯潘逼宮。 Neil Irwin質疑,究竟有這種過往的人,是否可以單憑一個鴿字,就定義得來。
說到底,中央銀行,最基本的存在意義,就是確保銀行不會因為資金流動性問題而倒閉。推而廣之,就是不會因為宏觀經濟因素,而陷入流動性問題。所以,中央銀行也由銀行同業的流動性擔保人,變成了宏觀經濟調控的機關。
宏觀經濟調控本來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確保政府發行的鈔票,購買力得到一定保障;從銅板另一面看,就是物價水位問題。又由於根據Philip’s Curve,物價水平和就業也有關係,所以中央銀行也要負責實體經濟的調控,也就是所謂的Dual Mandate。
這幾項任務,當中無可避免有所矛盾,亦需要取捨。耶倫究竟是鷹是鴿,可能像Neil Irwin所講,並非最重要。但可以肯定,耶倫深信聯儲局的干預能力和必要;事實上這一點自八十年代延續下來,很難改變。與其說政治既得利益去找一個干預動機強的央行行長,倒不如說這個建制越來越有利干預動機強的人上位。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動主播召喚 敢你就來】
立即報名: http://anchor.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