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的骨牌 - 陶傑

面子的骨牌 - 陶傑

陳茂波問題,令梁班子和香港陷入僵局。
全港怒喊局長辭職,但以梁振英的脾氣,決不肯效法董建華或曾蔭權一樣,在壓力下低頭。
陳茂波一辭職,用人不察的梁振英也保不住。一旦梁特要換人,那麼當初聽信了董建華「推薦」,欽選梁振英的習總,面子也掛不住,中國人的面子,真是很神奇的一副骨牌系列,一張塌下來,後面的一張張也跟着倒陷。
一旦習總書記面子保不住,就引起很複雜的高層效應。習總在上屆的政敵就會藉機留難:你用一個香港市長,判斷力有這樣大的問題,那麼以後全國的黨政軍各層換人任命,我們怎能信任你!
所以,如果香港的特首不爭氣,上面的主人,一腔怒火,鬱悶在心底裏。此刻要你滾蛋也不是,留下你也不通,形成很難受的「政治便秘症」。
在這場僵局裏,人人都是失敗者,只有一個人勝利了,就是梁特的引薦者董伯伯。這位老人家的權力真大,十年來,董伯伯的政治功力增長神速,不但搞掉了眼中釘唐唐,還有本事令中共總書記按他的意願挑選了一位冷門,不管後果是不是災難,這就叫扭轉乾坤。
如果董伯為習總挑對了人,說不定十年後下一任中共總書記,也就是習總的接班人,也由董伯「提意見」而誕生。大丈夫的權力功業,當如是也。可惜下面的梁振英,卻挑錯了陳局長。
殖民地時代,沒有這樣的麻煩。首先,港督人選,不必由首相直接欽點,外交大臣問問主管遠東事務的次官:香港的總督有名額,哪個男孩子有空(Which of our lads is free),輕描淡寫,就像大廈業主法團委任一個管理員。即使首相親自過問,英國選民對香港沒有興趣,也不理會。最後,最關鍵的原因是英國人的誠信,有起碼的民族基因品質保證,不會隨便抓一把,通通是小癟三或大話精。
陳局長堅決不辭,一層層面子死保住,只是新界東北,還怎樣「發展」?香港問題,也就是三千年中國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