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三代均熟悉的《藍精靈》再次到大銀幕展開新歷險,今日在本地開畫的新片《藍精靈2》(The Smurfs 2)正是CGI電腦動畫與真人演出最尖端拍攝技術的結合。由已故動漫大師溫莎麥奇(Winsor McCay)1914年的代表作《恐龍葛蒂》 (Gertie the Dinosaur)到《藍精靈2》,我們可以看到動畫與真人現實場景拍攝的演變,近百年間有不少這類作品已被視為經典,並曾為觀眾留下不少美好的回憶。
撰文:張一明
香港現正上映
新片《藍精靈2》是拍過《狗狗震》(Scooby-Doo)系列及《走佬芝娃娃》(Beverly Hills Chihuahua)等大玩CGI電腦動畫與真人演出娛樂片的導演羅渣哥斯尼爾(Raja Gosnell),繼《藍精靈》之後的新作,其實將動畫與真人現實場景拍攝的影片,早在100年前已出現,大抵最早出現的同類玩味之作是來自已故美國電影兼動畫先驅J. Stuart Blackton的1900年默片經典作《The Enchanted Drawing》。
已故美國動漫大師溫莎麥奇1914年的代表作《恐龍葛蒂》,絕對是動畫與真人現實場景拍攝影片的不朽經典,這部麥奇本人與動畫恐龍葛蒂合作演出,以平面動畫營造三度空間的不凡透視力,還發明了後世動畫常用的關鍵格(keyframe animation)技術,成為動畫藝術的一大里程碑。
代代出經典
至迪士尼動畫冒起的40年代,在音樂與影像完美結合的迪士尼經典《幻想曲》(Fantasia)中,出現了米奇老鼠與真人指揮家做對手戲的畫面,同年代令人印象深刻就有1945年的歌舞片《銀漢雙星》(Anchors Aweigh)中真基利(Gene Kelly)與動畫老鼠角色Jerry又唱又跳的生鬼場面。
60及70年代也有兩部不能不提的經典,包括是1964年由迪士尼製作、《仙樂飄飄處處聞》(The Sound of Music)女星茱利安德絲(Julie Andrews)主演、曾獲13項奧斯卡提名的《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以及講述米奇龍尼(Mickey Rooney)扮演的孤兒與恐龍之間感情的《噴火一條龍》(Pete's Dragon),70後或更年長的觀眾對於兩片尤其印象深刻,應該不會忘記當年在大銀幕面前被兩片深深吸引。
到80年代動畫與真人現實場景拍攝的影片,雖然未出現3D電腦動畫技術,但已玩得出神入化,更展現在不同題材風格的影片內。82年的音樂電影《迷牆》(Pink Floyd The Wall)就出現真人與極為天馬行空的動畫場面,呈現主角扭曲兼充滿恐懼的內心世界。88年迪士尼奉上的《夢城兔福星》(Who Framed Roger Rabbit)也獲得極高評價,重新引起外界對美國動畫黃金時代的興趣,讓現代動畫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也引發90年代出現由阿寶、翠兒、賓尼兔等樂利通家族與標梅利(Bill Murray)、米高佐敦(Micheal Jordan)合演的合家歡電影《太空也入樽》(Space Jam),以至畢彼特(Brad Pitt)chok爆與美女動畫人物合作的《卡通奇遇結良緣》(Cool World)。
千禧新科技
進入千禧年代,CGI電腦動畫技術急速發展,大大運用於動畫與真人現實場景拍攝的影片中,04年的《加菲貓電影》(Garfield: The Movie)中的加菲,再不是傳統手繪的2D動畫,可愛與否則見仁見智,還有也是由老牌動漫拍成動畫及真人混合的《花鼠明星俱樂部》(Alvin And The Chipmunks)系列,均成了電影版《藍精靈》的借鑑。
來到《藍精靈2》,導演羅渣哥斯尼爾揚言是再次征服CG和真人混合拍攝,挑戰最高科技,今次除了運用比例正確、全身可動木偶,臨場代替動畫藍精靈,就像是演員和一隻「實在」的藍精靈在拍攝一樣外,攝影隊還採用解像度為4K的全新Sony F65高清攝影機,令一個畫面中可以再找出另一個畫面來加工處理,使影片在後期製作時,能給動畫師更多創作空間。
日本代表:愛善超人入屋
荷李活多年來拍過無數動畫混合真人的影片,作為動漫王國的日本,早年也拍過同類型的電影及劇集,最令香港觀眾印象深刻,應該首推70年代尾曾在翡翠台播放過的動畫加特攝超人劇集《愛善超人》(圖),劇中兄妹主角是動畫角色,二人結合變身後的巨大超人,則是由真人扮演,當時此意念甚新,引起不少迴響。比《愛》劇更早出現的劇集《恐龍探險隊》,則是動畫人物結合實景模型的科幻劇集。77年的《火之鳥》真人電影版也玩真人混合動畫。
【動主播召喚敢你就來】
立即報名: http://anchor.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