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名畫饗宴

BIG SPENDER:名畫饗宴

都爹利會館自5月開幕即成為中環的飯局熱點。來到這家由鋼鐵大王龐鼎元內孫、大亞國際集團創辦人龐建飴、金山工業集團主席羅仲榮兒子羅揚傑及JIA精品酒店創辦人黃佩茵一同開設的中菜餐廳,品嚐的不應只是食物的味道,要細味的是掛在牆上、放在梯間,出自逾12位二十世紀中國名家,包括齊白石、張大千、吳昌碩、朱銘等名家的畫作及雕塑,還有私人收藏家借出展覽的西方當代藝術品。去一趟都爹利會館只嚐美食,沒細心看過難得一見的藝術品等於白去。

記者:吳宛蔚

攝影:梁志永、黃偉傑

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餐廳設於商業大廈的三樓及四樓,而且招牌小小的,感覺低調。除了使用電梯,亦可以從地下的時裝店拾級而上。電梯門一開,就看到六幅由畫家葉淺予創作,與食物有關的素描畫作,走進長長的走廊,一邊掛了四幅程十髮的崑劇人物冊頁,另一邊則有間開放式的房間,放簡單的木家具,配襯張大千的《春雲曉靄》;再往前走,就看到梯間擺放了朱銘的公雞及太極雕塑,沒有旁人的指點、侍應的催促下進入,可以放慢腳步,仔細欣賞每幅作品,彷彿走進了一間畫廊。
「在餐廳掛畫非常普遍,大多是為了提升格調而掛,但市面上使用的大部份都是印刷版,甚至是請深圳畫師畫的。我今次的計劃是認真地將藝術融入飲食,令更多人可以接觸到一些在藝術界受重視、有學術性的真迹。」餐廳創辦人之一羅揚傑說。為了促成此事,一直積極參與本地藝術活動的他,在籌備餐廳的同時,亦與泰特美術館(Tate)國際委員會成員Yana Peel、著名藝術活動策展人William Zhao及Chrissy Sharp成立了一個四人獨立委員會來達成心願。

(左起)羅揚傑、黃佩茵及龐建飴三人首次合作開餐廳。

展覽主題不設限

他們將餐廳分為兩個不同的展覽場地,三樓是以提供傳統中菜為主的餐廳,為了貫徹風格,他們設定展覽必須帶中國色彩,而一梯之隔的四樓以lounge的形式運作,燈光較暗且放滿沙發,雖同時提供點心予客人享用,但氣氛較輕鬆,所以展覽主題不設限制。他們每年會預先開會,決定一年來的展覽及負責的策展人,三樓的展品約9個月至一年更換一次,而四樓的展品則每三個月更換。對於展覽的主題,他給予策展人最大的空間。曾有人問他可否展出裸體作品,他即說:「Why not,我個人沒有任何尺度限制,現在是廿一世紀,來餐廳的人應該會明白那是藝術,而不是渲染色情。」他唯一的意見就是不能展出任何影響食慾的作品,怕影響生意。
羅揚傑曾拜師於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及何百里門下,且在收藏二十世紀中國水墨畫的父親羅仲榮耳濡目染下成長,故餐廳第一個展覽的策展人毛岱康就請來羅仲榮開設的私人藝術齋堂─梅潔樓借出珍藏展出。梅潔樓收藏中國二十世紀的中國藝術品,其中以中國水墨畫的收藏最為人熟悉,曾多次借予世界著名的藝術館如瑞士琉森美術館Kunstmuseum Luzern(Museum of Art Lucerne)展覽。

陸儼少作於1988年的12頁山水冊,為了是次展覽,他們成功游說梅潔樓將畫冊獨立裱起展出。

張大千1968年的《春雲曉靄》是餐廳最名貴的收藏。

錢瘦鐵 1953年作品《東坡遊金山寺》

吳湖帆 1955年作品《巨然溪山圖》

張大千 1939年作品《岷江》

潘天壽 1963年作品《壽桃》

海味卷($780):以白蘿蔔做皮,將花膠、冬菇及鮑魚卷成,最考師傅刀功。

乳燕珊瑚映白雪(每位$380):炒鮮奶是主廚蕭師傅的拿手名菜,燕窩遇鹽會出水,所以此道菜亦不易掌握。

對於餐廳未來的藝術活動、展覽,羅揚傑都持開放態度,就連古董瓷器、家具都願意嘗試,並着手聯絡藏家。

一頓飯飽覽真迹

是次的展覽一共展出六十多幀二十世紀中國畫壇大師,如張大千、齊白石、吳昌碩、陸儼少的作品,羅揚傑不禁慨嘆:「真是好難得。」他續說,「中國收藏家比外國的內斂,外國人愛分享,但中國人卻大多只愛獨賞收藏,最討厭公開藏品招搖」。就像紙扇,藏家一般視為私密珍藏,喜歡獨個兒躲進房間,細心欣賞。如真的要邀朋友分享,他們大多以交情作為量度分享藏品多寡的尺,「認識了好幾年的朋友,可能會招呼進屋品茶吃飯,但一定不獲邀進書房,想進一步見識多點珍藏,又要多交幾年心」。就連欣賞的過程都跟一般的展覽截然不同,「好似卷畫,他們會逐少逐少翻開慢慢地看,而非像展覽般全都打開的」。但為了是次展覽,他們將梅潔樓的紙扇一把把撐開、本來紥成一本的冊頁解裝成一頁頁裱上畫框,以便展示,本來要數十年交情才能見識的珍藏,如今只是花一頓飯的時間就欣賞到了。
一梯之隔的四樓展覽主題同樣別具意義,策展人見很多餐廳都喜歡掛上名人的相片、畫像,於是萌生了以肖像作主題,命名為「Face to Face」,展出攝影師Hiroshi Sugimoto、Pieter Hugo、畫家George Condo等當代藝術品。「除了向畫廊借來藝術品外,我們的策展人亦會邀請私人收藏家借出珍藏,如今次在Face to Face展覽中的展品就有些來自倫敦、丹麥及香港私人收藏家的」。餐廳中所有展品都沒有圍欄,更沒有專人保護,讓客人可以盡情地近距離欣賞,而且在接待處準備好導覽小冊子供客人索取,「有朋友見狀曾拉我到一邊問,所有畫、雕塑都是真的?我只好回敬招牌式笑容說:『唔係即係乜呢?』」

【展覽】

加拿大藝術家Rodney Graham於2009年創作的燈箱作品《Artist's Model Posing For 'The Old Bugler, Among the Fallen, Battle of Beaune-la-Roland 1870' in the Studio of An Unknown Military Painter, Paris 1885》,是餐廳最大型且利用特別效果展示的藝術品。

日本攝影大師Hiroshi Sugimoto在1990年為12個歷史人物的蠟像拍攝的作品。他擅於運用燈光、角度,賦予蠟像生命。

美國人像畫家George Condo於2009年創作的《The Butcher, the Maid and the Master of the House》,對人性的詮釋、反烏托邦的觀點在畫作表露無遺。

【都爹利會館展覽資料】

餐廳定期提供導賞小冊子(圖)供顧客查閱,而且每月的第二個星期二都會舉行Plastic cup night,聚集本地藝術界人士一同交流。
Face to face展期至8月31日。

杜汶澤、彭浩翔初會蔡瀾、黎智英!仲未睇?
第三集《亂噏24》足本放送中,即上: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