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通識:為甚麼血汗工廠仍然存在?

爽通識:為甚麼血汗工廠仍然存在?

1.緒論

血汗工廠只關心生產力是否提升,漠視工人的身心保障。資料圖片

縱使「血汗工廠」在很多人眼中是有着「剝削工人、不人道、現代奴隸制度」等等的惡名,但其實血汗工廠在特定的環境中有它的生存空間,現分述如下:

2.血汗工廠是發展中國家工人的「必要之惡」

a.血汗工廠的物質狀況並非如大眾想像中的差,而是欠缺了對人的尊重
當談到血汗工廠,普羅大眾的印象可能聯想到查理‧卓別靈在電影《摩登時代》中表達的壓抑場景,或是美國恐怖電影《血汗工廠》中的混亂可怕。事實上,情況並非如此惡劣。以國際傳媒大幅報道的富士康為例,據《紐約時報》報道富士康員工每周工作六天,日薪不足20美元,月薪約500美元,折合約3,0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這薪酬待遇略好於城市打工的中下階層(收入2,000元左右)。此外,富士康免費提供住宿等等福利,亦是一般城市上班族中少見。有富士康員工亦表示,「外面的工資還沒有富士康多,而且工作更累,根本沒有休假的,這裏一周還能休息一天,還有年假和帶薪假」。
至於在柬埔寨、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等國家,那些被指摘為血汗工廠的企業,支付給工人的平均工資是當地平均收入水準的兩倍。只是相對發達國家而言,勞動力成為了低價的付出。
血汗工廠奉行「泰勒主義」,即計算工人在工作流程中每一動作所需的時間,以生產線方式掌握工人的每一個動作,促使工人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份內工作,藉此提高整體的工作效能。因此,每個人都像「大機器中的小螺絲」一樣,企業只關心生產力是否提升,至於工人的心理情況並非重點所在。對工人的冷漠才是當今血汗工廠的核心問題。

b.農民工待在農村更沒有出路
從農村跑來血汗工廠工作的工人佔了大多數,驅使多數農村人放棄務農、走向城市的原因並不難明白,因為城市的工廠再累再苦,收入也比在農村來得更高。2011年,中國農村人均年收入9,260.57元,平均每月接近770元,而大城市如深圳人均年收入40,742元、上海40,188元。如果所有血汗工廠消失,意味着農民將失去一份相對待遇較好的工作,其時,農民的生存狀況只會更差。

3.血汗工廠是發展中國家沒選擇下的選擇

a.廉價勞動力決定資本向這裏流動
關於血汗工廠的報道一般出現在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洪都拉斯等等,這並不是奇怪現象。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水準及工資水準相比於發達國家較低,於是形成了大量廉價勞動力,企業家能輕易在發展中國家聘用廉價勞工,於是投資者更樂意於這些地方進行投資,把需要大量勞動力的企業建設在發展中國家,利用低價資源壓低成本,同時還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

b.發展中國家自身也存在的比較優勢
即使撇開外資的因素,血汗工廠亦是發展中國家政府惟一能考慮的發展方向。比較優勢這經濟概念獲不同參與經濟活動的團體所考慮。發展中國家由於在工業及其他發展方面太遲起步,企業在產品的技術和設計上面往往與發達國家的企業有顯著的差距,與已發展國家硬碰,在市場上並沒有得到優勢。不過,發展中國家往往有較廉價的勞動力,可以在技術含量低的產品上,利用較低的成本,取得低價格的優勢,從而在國際貿易中保持進出口的均衡。

4.血汗工廠是已發展國家的選擇

a.相對優勢令消費者得益
市場上不同的產品每日不停地生產,而產品的生產工作分配,往往是取決於由誰掌握着最大的比較優勢,因為一個地方所擁有的比較優勢越大,代表着她能用更少的資源製造更多的產品,於是各地只專注生產自己擁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後,與其他地方進行貿易,因為生產成本下降,產品價格亦會因此而調低,令消費者可以買到又便宜又高質量的產品。

b.跨國企業站得住腳的基石
跨國企業為保持自己的盈利每年亦有所增長,因此「開源」與「節流」便成了企業的重要概念。事實上節流比開源來得容易,這樣便加速了血汗工廠的形成。加上世界的銷售模式正由傳統的生產、批發、零售的方法,變成透過網絡把生產商和顧客直接配對,從而省卻中間涉及的行政費和佣金。這種銷售模式的轉變令顧客更容易得知產品的來貨價大概是多少,迫使跨國企業進一步壓低工廠提供批發價格來維持跨國企業的利潤。

5.反思

經常有人用100多年前西方大工業生產時期的血汗工廠現象,與今天的發展中國家相比較,並且認為,這是原始積累階段必然經歷的痛苦。如何判斷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還是走錯了路,應該進行修正,沒有人能說。即使是一個很難繞開的必經階段,相關的主管機構和政府部門,是否就可以因此而不去限制和制止血汗工廠的發生和存在;地方經濟的發展,是否必須以犧牲產業工人等弱勢群體的利益來實現;GDP的提高和政府政績,是否應該用那些還像中學生的女工們的健康和不公平待遇作為墊腳石,都是應該深思的問題。

撰文:Keith Leung
遵理學校通識科補習名師
(周二至四刊登)

杜汶澤、彭浩翔初會蔡瀾、黎智英!仲未睇?
第三集《亂噏24》足本放送中,即上: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