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0日,內地審計署剛剛公佈36個地方政府債務總額,時隔不足兩月,國務院就突然宣佈要進行全國查數,並有消息稱,審計署已暫停所有手上項目,一切都為政府性債務審計讓路。中央匆忙摸底的舉動非比尋常,反映中央也怕地方債問題可能失控,至少相信未來基建投資項目亦會面對較多制肘。
6月的審計結果已經暴露相當多問題,被查的36個地方政府中,債務總額3.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2011年調查增加13%,其中有17個城市資不抵債。而這些被查城市都是大城市,財政情況已經好於其他城市。最近內蒙鄂爾多斯、陝西神木多個城市變成「鬼城」,意味未被抽查的中小城市情況更不堪設想,有可能絕大多數資不抵債。
對上一次,中央是在歐債危機爆煲前的2011年6月,完成全國地方債查數;現在面臨美國即將收水,同時內地經濟增長速度大幅放緩,內地迫切需要再次摸底,以加強抵禦金融風險能力。
地方政府財務狀況錯綜複雜,要全面起底,涉及龐大人力物力,中央2011年查數動用4.3萬名審計幹部,歷時數月才查出全國地方債規模10.7萬億元。習李上台以來,已多次強調經濟數據真實性,之前嚴查外貿數字作假,今次重新查地方債,力度將大過以往,查數範圍更由原來的省級、市級、縣級,再擴大到鄉級,相信清查出的地方債規模將遠大過上次。
在更全面掌握地方債數據後,中央在推出基建投資方面的刺激性政策將更加謹慎,以免造成泡沫進一步惡化,因此未來的審計結果,很有可能阻慢基建投資的進度。
記者:黃尹華
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出
杜汶澤、彭浩翔初會蔡瀾、黎智英!仲未睇?
第三集《亂噏24》足本放送中,即上: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