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暢銷女作家瓊斯訪問了頂級餐館東主、大廚、侍應後以不點名方式寫成新書「餐館巴比倫」 透露了不少駭人聽聞的黑幕及不足為外人道的秘聞二十單。
細究之下,這二十單中,什麼入座如何安排倒不算一回事,每家餐館有其對生熟客的安排,提高酒價及淨飲費用一般而言是慣例,最嚇人的是以口水沾黏拼飾,以同一匙羹試味,吸毒的侍應以手觸碰食物等真不僅是花錢買難受還有食物中毒的可能。搶錢黑招中外皆有,例如胡亂開單、抬高價錢、廚餘當正菜重新上碟,都是一些食客防不勝防的情況。
瓊斯訪問的對象全屬倫敦高級餐廳,本應該具備有基本的職業道德,本應叫人放心吃卻大大不然,而其他小餐館呢?
說回本港,餐廳又開幕又關閉的情況日有發生,眼見鬧市中的酒樓餐廳因為舖租昂貴,逼得餐桌間的間隔狹小到不能容一人通過,至於出品,則只能依賴業者的操守,或為了降低成本,一盤芡汁多多,看不清內容的菜餚端上來,客人亦無可奈何的照吃如儀。
也許這位英國女作者怕得罪人吧,用不點名的方式,這到底不太負責任,況且受訪對象所說的黑幕因不必具名,也有胡說八道但求過癮的可能,會引起眾議卻不是十分服眾。
真希望香港的餐廳也有受到檢驗的一天,讓業者自重,所謂病從口入,因為飲食不當、不衛生、不合格,使得消費者當災,被斬得一頸血事小,影響健康後患無窮才嚴重,不能不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