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三踢謬波(二) - 盧先亞

好不主席:三踢謬波(二) - 盧先亞

「謬嫂」圖以事業女性身份解畫並博取認同不果,昨日再登報發聲明,說甚麼傳媒對「囤地」一事的報道,訊息混亂,當然原因不過就是涉案人士的供詞不盡不實,前言不對後語,所以才要勞煩她作出澄清。可惜,只有真理才會越辯越明;而歪理只有越說越黑。
首先她重申有關農地的權益均屬其外家所有,「謬叔」從沒有上述公司權益。這兩句不過是表面資料陳述,然而大眾關心的始終是其中有否涉及「利益」衝突,非但是「實際」利益,縱使「觀感」又或「潛在」的利益亦要規避。畢竟作為一位問責局長,背負的豈止政治責任,且有政治倫理和品格標準的更高要求,而從政者又怎能不識民眾「比白更白」的期望。

要割捨利益 非左手交右手

況且早在去年,本是副財爺大熱人選的謬議員,尚會避席棄投由偽首提出的「政治架構改組」動議,以示清高,過後還義正撰文:「香港社會對公職人員處理利益衝突的種種批評,要求的不正正是要他們守規則,和以『比白還要白』的態度自處麼?」惟諸般事實擺在眼前,當事人怕是「白」內障患者,根本就分不出是非黑白。
對於「囤地」的指控,「謬嫂」的說辭是1994已買入該地,而政府卻在兩年後才有報告提及古洞為具潛力策略性發展地區,言下無非說明她的獨到眼光和轉移視線。我不臆測當年是否有鴨先知水暖,事實上兩位的投資觸覺和心得,眾所周知。然而整件事的關鍵實在於啲地係幾時「賣」而非「買」。因為這方能切實割捨利益之嫌,當然且不會是「左手交右手」的把戲。
時至今天,輿論窮追不捨,真正的地主屬誰,仍是語焉不詳,起碼還有那些不方便公開身份的朋友和破產家人。前者該有向偽首一併申報,因為與其一樣不能曝光的專業人士份屬聯群,名副其實的「子虛烏」友。另外破產家人,沒幾年就可以擺脫財務陰霾斥資接貨,外家成員掙錢基因果然一脈相傳。
不過19年裏只買一塊地,卻不足反駁「囤地」之說,正如19年前犯案的匪徒落網,總不能以「如果係我,又點會咁多年都冇再打劫金行」為辯。若與各大地產商和鄉紳土王在新界的「農地儲備」相比,當然級數有別,然坐享土地升值,待價而沽的心態和部署卻沒小巫大巫之分,再者以千萬計的收益,較諸十年前鞠躬司長的區區汽車登記稅,怎說也不是小數目。他日就算招標並以市價出售有關農地,也絕不是美其名的所謂「完全切除任何利益關係」,那只是情非得已「割禾青」,然後將政府的收地賠償提前落袋,逼於無奈賺少啲罷了。

盧先亞

【動主播召喚 敢你就來】
立即報名: http://anchor.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