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長期蹺腳等不良姿勢,隨時導致假長短腳。註冊脊醫表示,一般人慣用右手及右腳執行日常動作,導致肌肉緊縮,若加上不良姿勢,骨盆出現歪斜,可致假長短腳,繼而引發骨架偏歪及脊柱側彎。經常站立人士如售貨員及侍應,或愛蹺腳的上班族、OL等均為高危,若發現鞋跟有不對稱磨損或經常無故跌倒,應及早接受檢查。
記者:嚴敏慧
註冊脊醫伍兆聰表示,長短腳有真假之分,真長短腳是先天構造或曾受傷,令雙腳骨頭長度不相等。假長短腳則因骨盆歪斜不正,或周邊肌肉張力不均,雙腳不對稱出現長短問題。外國文獻指出,若兩腳差距逾0.5厘米,便屬長短腳,估計有半數人出現此情況。
能引發脊柱側彎
伍兆聰指出,人先天有大腦偏側化,即常用右手及右腳執行日常動作,肌肉會因而緊縮;若本身姿勢不良問題嚴重,如常愛蹺腳等,會增加骨盆歪斜風險,導致假長短腳出現。他表示,經常要站立工作的人士,或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的青少年及白領等,均為假長短腳高危族。
假長短腳的長遠影響不容忽視。伍兆聰表示,由於一腿變短,同一邊的恥骨下沉,盆骨及飡骨會扭轉,繼而出現功能性腰椎側彎,甚至引發脊柱側彎。患者肌肉過緊致腰背痛,不能久坐又無法長久步行,平衡力更會變差,常無故跌倒或扭傷。他指,要自我檢查有否假長短腳,可嘗試抬腳,若兩腳長度不一,加上鞋跟有不對稱磨損等,應及早求醫。
現年65歲的退休工廠管理人員伍先生,3年前因失平衡跌倒,右手手臂骨折到醫院求診,醫生指他有長短腳情況,建議找脊醫檢查。他接受檢查發現,趴下時左腳較右腳長10毫米,但實際腳骨長短差距只有5毫米,加上右肩較左肩高,盆骨有明顯前傾,診斷為假長短腳。
伍先生表示,年輕時要長期站立工作及有蹺腳習慣,因此出現骨盆歪斜,偶爾更有膝蓋和腰背痛。
他指,年輕時度身訂做西裝,已發現有長短腳問題,但未有理會,到50歲時疼痛加劇,更蔓延至腳踭,又經常「拗柴」,要放棄旅遊及踢足球,接受脊椎矯正治療後,並配合矯形鞋墊,情況已有改善,兩腳長短差距有縮短。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