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少中產如今淪落變窮人,都羞於啟齒拒絕求助,變成「隱形窮人」(圖),在缺乏支援下,隨時將貧窮延續到下一代。
「隱形窮人」主要聚居在鄉郊,他們是低收入的白人,初時為逃避城巿的高生活指數,遷居到市郊,主要聚居在東部阿帕拉契(Appalachia)地區、中西部前工業重鎮以及密蘇里、阿肯色及俄克拉何馬州等鄉郊地區,這些地區在經濟繁榮時,增長媲美城巿,但隨經濟下滑,鄉郊機遇減少,結果在2000至11年間,鄉郊貧窮人口增加64%,增幅是城巿的兩倍。
根據聯邦貧窮線,四人家庭每年總入息低於22,314美元(17.4萬港元)已屬窮人,即月入1,918美元(約1.5萬港元)。數據顯示,美國多達1,900萬白人活在貧窮線下,佔全國41%,人數是黑人的兩倍,他們大多從事零售及餐飲業等低收入工作,變成在職貧窮。分析指,這些貧窮白人在經濟繁榮時曾屬中產,往往視領救濟金為恥辱,寧願節衣縮食也不願求助。聯邦政府每年耗資820億美元(6,396億港元)扶貧,但集中在城市,令鄉郊居民無法得益,鄉郊貧窮人口變相更難脫貧。
美聯社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