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毫米雨量 康文署篤數

100毫米雨量 康文署篤數

【本報訊】大球場變大農場,負責管理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千夫所指。康文署連日來都以賽期頻密與連場大雨為擋箭牌,力圖御責。為加強說服力,該署高層更不惜篤數,編造英超挑戰賽首日大球場範圍錄得100毫米雨量的神話。翻查天文台資料,當天該區雨量其實不過50至70毫米。

場地是20年的老問題

康文署助理署長陳若藹昨繼續為「香港大農場」解畫,她指3月的七人欖球賽,對球場有較大的損耗,該署之後一直有做保養,草地情況較為理想,但到7月24日(英超挑戰賽首日),在大球場跑馬地的範圍已錄得100毫米雨量,加上賽事連續進行,在這情況下踢足球,對球場的損耗非常大,是一般情況下不會有的。草地損耗後沒可能在短期內復原;加上雨量沒有停,沒機會補救,情況較難處理。
商台節目《左右大局》踢爆陳若藹胡吹,該節目引述天文台資料指,當日跑馬地氣象站的雨量僅35毫米。本報翻查天文台資料,發現大球場一帶的7月24日總雨量介乎50至70毫米。
陳若藹續稱,康文署在上星期的三天內一次過準備72噸沙應急,當雨勢稍弱便馬上鋪沙,而大球場平均每年只需20噸沙。她承認在各方壓力下,篩沙工作不夠徹底,需安排人手撿回草地上的碎石和雜質,並找專人重新篩沙。
日前在facebook撰文怒轟康文署的球圈人士梁芷珊則認為,以上星期的雨量解釋大球場的情況,本可接受,但大球場的問題並非今天才出現,而是過去十多廿年的老問題,「一個女人今日唔上妝,當然係狀態唔好。但係你平時要keep住嘛!係你過去廿年都冇keep,今日先搞成咁。」但她補充指,香港足球場地已不止是大球場的問題,也不能單靠康文署解決。她說:「香港係要一個體育發展局,康文署只係做leisure(消閒)嘢。而且就算大球場ok咗,其他場地又點呢?」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