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面對百佳賣盤、碼頭工潮、雍澄軒事件等大堆疑問,昔日在港呼風喚雨的首富李嘉誠選擇繼續收聲。李嘉誠旗下長和系周四公佈的中期業績,近20年來首次不設記者招待會,只與分析員會晤,學者批評長和系企業管治開倒車。
記者:石永樂 陳健文
長和將於周四公佈中期業績,集團昨午回應記者會安排時表示,管理層決定今年不會為中期業績發佈舉行記者招待會,預期日後公佈全年業績時才會與記者會面,發言人未有披露原因。資料顯示,長和系中期業績避見傳媒是近20年來首次。
今年5月長和系的股東會,長和系已選擇避見傳媒,為10多年來首次,當時集團發言人解釋,「3月時(業績會)已見過(記者),嚟緊8月(中期業績會)又見,唔使見得咁密吓」。顯示不開記者會是近日決定。
本報記者昨午到中環長江中心,希望請李嘉誠回應,直至5時45分,長江中心停車場駛出一輛車牌為BH1的吉車寶馬,引起傳媒注意,來一招聲東擊西。
至6時10分,有兩架電單車為其後的另外兩架寶馬開路,飛快地朝花旗大廈停車場開去,車窗拉上黑簾,未知車內是甚麼人,完全沒有使用大廈其他車輛的正常出入通道。其後長實公關指,李嘉誠和其長子李澤鉅已離開公司。
過往李嘉誠一直在集團的中期業績、全年業績及股東會時會見傳媒,各大傳媒也會問李嘉誠時事、經濟、樓市以至政局的看法,有如一年三次的「國情咨文」。
李嘉誠「已可被取代」
自梁振英上台以來,李嘉誠從無公開撐梁,而長和系在商場上亦被指「頭頭碰着黑」,今年初被證監會推倒拆售雍澄軒計劃;4月爆發的碼頭工潮拖延40天,成為國際新聞;最近和黃高調放售百佳,也被解讀為與梁振英政府「不和」,而發出撤資警號。本年3月業績會上,李嘉誠表示:「約喺25年前,我已經發覺有啲人可能妒忌,或有其他原因唔太高興,嗰時我便決定,香港嘅業務會一直發展,如有唔喜歡或反對聲音,便往外多作投資。」
有政圈人士指,從港英年代起,至董建華、曾蔭權年代,李嘉誠在政經界的影響力如日中天,業績會是顯示其影響力的理想場合之一,然而近年風頭已稍遜,如北京領導人來香港,已經再無入住李嘉誠旗下酒店。
該政圈人士說:「港英時代,中央要靠李嘉誠鎮住大局,但近年國企民企影響力已越來越大,佢嘅角色已可被取代,最好證明係東方廣場事件後,長和系喺內地,甚至細仔李澤楷嘅公司,都多次被指囤地」。
學者:肯定有負面影響
港大專業進修學院講師何華真表示,從企業管治角度出發,長和系減少與傳媒見面肯定有負面影響,大股東避見傳媒「一係唔識講,一係唔想講」,又或者在重大交易(如出售百佳或其他潛在交易)前,不想被對手看穿底牌。
何華真指李嘉誠深思熟慮,甚少失言,忽然不見傳媒可能是心態有變,以沉默是金作為另類表態。
另外,和黃及長實將公佈的中期業績,由於期內缺乏一次性收益,券商普遍預期和黃中期的盈利,較去年同期上升6至13%不等,介乎108至115億元,至於作為主席李嘉誠上市旗艦的長實,由於上半年售樓情況欠佳,券商預期中期盈利將按年倒退17至40%不等。
李嘉誠過去業績記招語錄
2011年:
被問對預算案看法:「(如果)答覆你,即係好似放我落鑊煎一樣。」
2010年:
嘆長實被指「賺到盡」:「唉!世界如果有公道,個海就不會有風暴。」
2010年:
論仇富:「對我來說,不只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更要『用之有道』,對社會有正面動力。」
2010年:
談日出康城惡臭:「呢個地盤,我剛剛去咗幾個鐘頭,我好少去嘅,我見到個堆填區嗰邊,綠色過綠色,真係靚,心曠神怡。」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動主播召喚敢你就來】
立即報名: http://anchor.nextmedia.com